|
||||||
登封市 大冶镇 简介 大冶镇地处嵩山东麓,位于登封市区东南25公里、郑州市西南64公里处,总面积98.7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341个村民组,人口7.8万,全镇规模以上企业57家,是传统曲剧《卷席筒》和现代豫剧《朝阳沟》的故事发源地。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新农村建设示范名镇”、“全国争先创优示范单位”、“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单位”、“2011年中国可持续发展百强乡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卫生镇”、“郑州市文明村镇”、“郑州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十强乡镇”、“郑州市文化产业特色镇”等荣誉称号。 超前谋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该镇邀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河南分院修编《镇总体规划》,将34个行政村规划为一个中心镇区,四个新型农村社区,既发挥了镇区的中心带动作用,也便于群众就近居住。在社区周边规划建设农业自主产业园,实现农民群众有事干,有钱挣,进一步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突出工作重点,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全镇开工建设四个社区,完成投资1.08亿元,开工建设家属楼36栋。中心镇区大冶新区前期准备工作已到位,老井社区开工建设16栋住宅楼,弋湾、西施二个新型农村中心社区进展顺利。西施新型农村社区建成住宅楼5栋,在建7栋住宅楼。扎实推进交通路网及生态廊道拆迁建设工作,完成拆迁18.8万平方米,新修公路3.5公里,完成生态廊道建设7公里,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强力查处违法建设,扎实开展省级卫生镇创建,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镇验收。 科学布局,发挥产业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注重产业布局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对全镇产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东北部特色养殖和农业种植经济区、南部特色养殖和林果经济区、西部产业聚集区、东部和西部森林公园及中部综合服务区(中心镇区)。目前,该镇已形成一个工业经济园区和以香椿、核桃种植等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民创业园,有效实现了社区群众就近就地解决就业,实现增收。2013年,镇政府计划投资3850万元,建设朝阳沟森林公园、弋湾香椿产业园、石岭头社区蔬菜种植园、中心镇区农民创业园四个特色产业园。 以大冶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引导社区群众到园区就业。群众入住社区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原有耕地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采取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对连片耕地进行规模经营,委托企业集团,实行“公司+农户”的方式,对土地经营管理权进行流转,安排社区群众到附近农业产业公司务工,实现土地的增值和种地农民向产业工人身份的转换,带动社区居民收入的增加。刘碑社区原有土地实现流转后,发展规模经营和立体套种的模式,实现了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亩均产值达到5700元,有效地提高了社区群众收入。近年来,该镇累计流转土地7000亩,通过“森林公园+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等引领带动农民参与市场经营,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使农村人享受到城市人的现代化生活。 建立机制,引导新型城镇化工作有序推进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冶镇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一是控制宅基地手续,一律不得在未经规划的土地上建宅,公共基础设施一律不再向人口居住分散地投入;二是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社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卫生所、文化大院、排污等公益设施,增强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对于自愿入住规划社区的群众,镇政府根据不同情况实行数量不等的奖励,充分调动群众入住社区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整合上级各项支农资金,将各项惠农支农资金集中利用于社区建设,利用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资金提高社区建设质量,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在全镇范围内推行60岁以上老人镇政府每人每月发放40元补贴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养老保险制度,5年来累计发放60岁以上老人补贴1420万元,逐步解决社区群众的后顾之忧;六是加强管理,打造精细化城镇。全镇配备环卫工人300余人,对镇区卫生实行网格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该镇被命名为省级文明镇,去年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 近年来,大冶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开工建设居民小区5个,入住群众2.5万人,老井社区16栋住宅楼5栋二层已封顶,其他11栋地基已完成,预计10月底建成入住。大冶新区计划开工建设15栋家属楼,前期工作正在进行。朝阳沟森林公园、弋湾香椿产业园也进入实施阶段。大冶镇将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统领全镇工作大局,着力打造平安、实力、富裕、生态、文化、和谐大冶。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