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企村联动 产业兴 农民富
新郑发现
一批战国墓葬
全面加强道路养护
开展送法下乡法制宣传
“四联一创”建设美好家园
全力保电 圆满完成任务
黄帝文化国际论坛演绎中国梦想
反拐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企村联动 产业兴 农民富
——走转改·走进革命老区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陈 扬 高 凯 通讯员 刘国卿

作为郑州市及新郑市老促会的理事单位,雏鹰农牧始终秉承“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创新为魂、富民为本”的经营理念,把支持老区建设作为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把持续加大对老区的支持力度作为体现自身发展实力和道德倾向的标尺,把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谱写出一曲“造福老区、富裕一方百姓”的和谐新乐章!

坐落在新郑市薛店镇的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0多年发展史的综合性、现代化的大型农牧企业。该公司集种猪繁育、生猪养殖、种蛋生产、鸡苗孵化、粮食收储、饲料生产、技术研发、疫病防治、屠宰加工于一体,已拥有一体化经营企业链条。2010年9月,雏鹰农牧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被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

创新模式 企村联建合作共赢

排排场房青砖蓝瓦,张张笑脸神采飞扬。在雏鹰农牧与革命老区贫困村合作兴建的养殖小区内,现代化的养殖场所、严格的管理流程、充满活力的劳动场面,不禁让初次踏入的人耳目一新。

说起养殖小区的建设,雏鹰农牧相关负责人说:“公司看准了相对贫困的革命老区的贫困村,那里有广阔的土地、充裕的劳力资源和天然的疫病隔离环境。而老区的人民认准了公司具有资金、技术装备、市场优势,足以解决老区发展新产业怕市场风险、缺资金、缺技术、缺科学经营管理手段的突出难题。”

企村结合、优势互补,一个个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共建的养殖小区,就这样蓬勃兴起。

据了解,在新郑市老区49个行政村中,就有16个行政村(占老区行政村32.6%)建养殖小区41个。在雏鹰公司带动下,规模养殖蓬勃发展,新型的生猪养殖产业在新郑老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普惠于民 零风险富一方百姓

企村合作建设养殖小区,解决了发展养猪产业的基本建设难题,但是参与养殖的农户仍有许多担忧。一是缺少购买猪仔、饲料、兽药的资金,二是缺乏科学饲养防疫技术,三是怕产品无人收购和猪价波动。对此,雏鹰集团公司采取了“五免、六统一、两保证”的全程无风险服务。

“五免”,即公司对养殖户免费提供猪苗、饲料、兽药、饲养工具、技术培训;“六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供料、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流程、统一销售;所谓“两保证”,就是由公司承担全部疫情和市场风险,无论市场猪价如何波动,公司保证按合同保护价回收母猪、仔猪、肉猪,统一由公司对外销售产品,保证每个饲养户每年纯收入不低于2万元,低于2万元的部分由公司补齐。

新郑市观音寺镇石固堆村参与养殖的13户农民,2011年户均养殖收入在6万元以上的有7户,其余6户均在4万~5万元。观音寺镇英李村农民王新勇,在养殖小区养猪两年,净赚16万元以上,家里盖上新楼房,又添置了不少家电。该村的乔桂荣同样在养殖小区养猪两年,既没耽误种庄稼,又还清了外债,还赚了十几万元。

生猪饲养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建筑、运输、有机肥料、百货超市等第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村组和业主通过出租小区房产、承包经营、行政服务等方式,增加了集体收入,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活力。尤为可喜的是,农民进入养殖小区务工,在从事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合作意识,提高了劳动技能和经营水平,正逐步成长为新型农民。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