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波俏

王太生

夜读阅张岱的《桃庵梦忆》,里面有一段写乡贤柳敬亭说书的:“柳麻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

在扬州一带的方言中,“波俏”二字,是说女孩子长得好看。柳敬亭,江湖人称“柳麻子”,张岱说他“土木形骸”,又力挺他“波俏”,乍看这段文字,很是让人忍俊不禁。

眼角生波,婉转流俏——女孩子的美,有江南的烟水气。 因此,后来李敬泽评张岱平生所喜欢的事情:“深深庭院,眼神波俏的丫鬟,繁花和少年,华丽的衣裳,骏马奔跑的姿态,神奇的灯,烟花在幽蓝的夜空中绽放……”不难想见,张岱在生活中是个极富情趣,又容易陷入遐想的人。

《西厢记》里有崔莺莺“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聊斋志异》里的狐仙小翠、莲香,调皮、天真。

清代徐震《美人谱》,以美女十条情态为标准:容、韵、技、事、居、候、饰、助、馔、趣,像是为某个表演系招生,或者电视台选秀。除了“帘内影、苍苔履迹、倚栏待月、斜抱云和、歌余舞倦时、嫣然巧笑、临去秋波一转”的韵致,这位美女鉴赏专家强调情趣,“醉倚郎肩、兰汤画沐、枕边娇笑、眼色偷传、拈弹打莺、微含醋意”,含有波俏之意。

我至今记得,若干年前跟随一个远房表舅,去一个小镇寻找什么人。那个小镇很偏僻,就在离海边滩涂不远的地方,轻叩小院木门,从里面应声闪出一个年轻的女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顾盼生辉。我至今不知道他们之间说些什么话,但那女子的莞尔一笑,眼角生波,仍然留在记忆里。

波俏,还是杨柳青、桃花坞木刻年画上,大头大眼睛的胖娃娃,藕段一样的胳膊、腿,怀抱一条大鲤鱼,目色清纯。波俏的女子,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有着丁香一样的愁结,撑着长柄油纸伞,消失在细细密密的幽静深处。女孩子有着小心事,静静地坐在树下才显得美。这与混沌尘世是两种不同的颜色。

京戏中的刀马旦,翻转腾挪,身轻如燕,但最勾人魂魄的,却是那眼角间的顾盼生辉。据说,以前剧团里的女孩子,常对着笼中跳腾的画眉、水里穿梭的小鱼练眼神,波俏的眼神,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

李清照还是少女时,有一天早晨起来,在院子里慵懒地荡秋千。见有人来,就只穿着袜子,顾不及趿上鞋,落荒而逃,等到喘息稍稍平定,眼角四顾打量,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波俏”,是装不来的,裙衫薄袖之间,尚未沾染世俗之气。所以,一回首,一嗔一笑之间,是清晨草尖上的露珠。

在一个广告恣肆、包装精致的年代,有时会有这样的遐想:“波俏”,是九曲十八弯山峦间,漂来一只竹筏上坐着的采茶女。茶,是刚从山中采摘下来的新茶,露珠欲滴。这样的女子,不是选秀中的“超女”,在她灿若春花的脸上,没有脂粉的痕迹,也没有法国香水的味道,更没有美容院的白皙,她是大山的真情流露,明眸皓齿,是大山的女儿;回眸一笑是对乡土的眷恋,人与茶一样清新。

“波俏”是一种味道,清纯、古典的江南女儿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