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梦 中原梦 郑州梦 上一版3  4下一版
航空港落地 中原梦腾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航空港落地 中原梦腾飞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题报告会摘要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效果图
航空食品业迅速发展
繁忙的物流园区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落地郑州,对河南到底意义几何?昨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题报告会在郑举行,报告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河南长期以来对航空梦的追求等方面,详细道出了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落地郑州的前因后果,并指出,这对于河南是百年难遇的机遇。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实验区让河南占领了发展的新高地,握住了发展先机。

3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对河南来讲,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是河南省思想观念创新的重要成果和探索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实践。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是对我们河南1亿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长期坚忍追求的回馈。

在清醒把握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省情基础上制定的《规划》,是客观趋势、发展需要、理论支持、基础保障、体制创新、理想勾画等要素系统集成的结果。它与中原经济区规划、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一起,构筑形成了我省三大国家战略框架。这三大战略既相辅相成又各具特色,既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形成了引领河南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持续健康跨越发展的战略规划体系,使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宏伟事业全面站在了一个新的战略起点上。

航空梦 中原崛起路的不懈追求

为实现中原崛起的目标,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在追求、探索和奋斗中丰富河南的发展实践。

河南面临着区域竞争的重大压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素质、提升发展环境的艰巨任务;为实现跨越发展寻找突破口和路径的困难选择。我们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一点,即:交通区位优势不能削弱,只能增强。

河南一直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河南怎样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下,河南怎样构建开放、创新高地?

在“三化”协调发展的进程中,河南怎样发挥比较优势?

在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河南怎样塑造现代产业体系?

在激烈竞争的区域环境中,河南怎样构建综合交通枢纽?

最后的答案是:河南没有海港,必须建立强大的航空港,才能连接世界航空网络,河南才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这几年,河南发展航空业的步伐坚实有力,航空经济的基础逐步巩固:提出民航优先发展战略,规划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培育基地航空公司,规划机场城市——航空城建设;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E贸易)、国际快件处理中心纷纷落户机场周边。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09—2040年)》明确,机场总面积4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五条跑道,远期机场年客货吞吐能力将达到7000万人次和400万吨;将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引入机场,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十一五”时期,河南航空客货运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14%,于2011年进入国家大型机场行列。2012年在全国航空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郑州机场的客货运量仍然分别增长了15%和50%左右。

我们也经历了几次重要的思想解放。发展思路确定为“货运优先、以货带客,干线优先、公铁集疏,国际优先、以外促内”;实施了抢占制高点战略,明确了“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航空港经济发展思路,并以此培育核心增长极,带动全省的发展。

航空大都市的概念模型,是卡萨达教授2000年形成的。他认为:世界高效快速及网络化发展,正形成速度经济,它改变了行业竞争和企业选址的规则,这些规则随数字化、全球化、航空和以时间为基础的竞争,在发展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今天机场已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断地吸引着众多的与航空相关的行业聚集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周边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一种新型的城市——航空大都市出现了。

2011年11月,河南省在中国民航局的支持下提出了发展航空经济的初步构想。即通过发挥交通区位和人力资源优势,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在全国率先建设“航空经济区”。2012年2月,与国家民航局签订协议。2012年2月,省政府常务会讨论航空经济实验区问题。2012年4月,省委常委会讨论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进一步提升了认识,决定向国务院申请设立。2012年7月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航空经济、建设若干示范区,为我省的申报工作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012年7月,我省联合国家民航局向国务院正式上报建设实验区的请示。2012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国务院上报同意建设实验区的请示。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规划建设实验区,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规划。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实验区发展规划。

航空业 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

交通方式的变化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交通运输始终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着企业和企业家的区位选择、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和城市的兴衰。

北卡罗来纳大学卡萨达教授1992年提出“第五冲击波”理论,认为航空是继海运、内河航运、铁路、公路之后,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中国是内陆国家,历史上海洋意识较弱,我们交通方式的变化和对经济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应是:“内河水运——海运——铁路——公路——航空”这一脉络。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世界,区域竞争主要表现在城市间的竞争,城市作为配置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平台,它们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取决于城市吸引配置高端要素的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如美国纽约、德国鲁尔地区和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的兴衰。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供应链中心的出现。互联网、物联网、航空运输的发展,带动了服务外包、离岸制造、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提出,“世界是平的,意味着今天这样一个因信息技术而紧密、方便的互联中,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全球化无可阻挡。美国的工人、财务人员、工程师和程序员现在必须与远在中国和印度的那些同样优秀或同样差劲的劳动力竞争,他们中更有竞争力的将会胜出”。

第二件大事是新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的特点包括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个性化制造、服务化制造、小型化制造、可持续制造、本地化制造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消费者的参与,在产品的价值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民航业战略布局调整为河南航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北京、上海、广州机场承担着门户机场和中转机场的所有功能。他们承担着全国80%的货运量,大量的人口在这里集聚中转。随着产业转移而来的航空客货运输量的增长,特别是受空运资源稀缺的限制,民航局计划对空运布局进行调整。保留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国际枢纽的功能,把它们中转的和货运的部分功能拨出去。

郑州机场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地处内陆腹地,空域条件好,便于接入航线航路,适宜衔接东西南北的航线,开展联程联运,有发展航空运输的独特优势:绕航率低,经停、中转率高。

梦想实现 务实创新的脚步必须跟上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带给河南机遇梦想,也带来现实挑战。实现梦想,任重道远。《规划》具体实施中,前行的脚步必须要快速跟上。

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规划建设好实验区,必须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规划理念和成功做法,以全球化视野和站位,突出体现畅通、开放、智慧、绿色四大理念。

加快产业发展。立足现有基础,遵循航空经济发展规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加快构建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学习借鉴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建立“两级三层”的管理体制,成立省、市两级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实验区管委会,省级负责宏观指导协调和推进政策落实,市级负责实验区建设具体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省市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实验区建设。

筹措建设资金。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模式,提升国有投融资平台功能,鼓励扩大社会投资,拓宽创新融资渠道,破解实验区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加强执行力。要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运作能力和水平。

航空城 宏图愿景折射河南美好明天

实验区是国家批准的首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实验区、示范区。规划赋予实验区口岸通关、航线航权、财税金融、土地管理、服务外包等特殊的优惠政策。

国务院《规划》对我们的要求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指导思想:以郑州大型航空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着力推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为中原经济区乃至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建设实验区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三个着力、四个有利于、五个战略定位”。

一个目标: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努力把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三个着力: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着力推进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

四个有利于:有利于优化航空货运布局,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推动我国航空港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探索中西部地区全方位扩大开放新途径;有利于构建中原经济区战略突破口,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五个战略定位: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实验区范围:是郑(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区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郑州航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周边产业园区,规划范围涉及中牟、新郑、尉氏3县(市)部分区域,面积415平方公里。

实验区空间布局:按照集约紧凑、产城融合、组团式布局的理念,形成“三区两廊”的空间发展格局。“三区”即航空港区、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两廊”即沿南水北调生态廊道、沿新107(万三公路)东侧生态廊道。

重点任务: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机场、陆路交通、多式联运),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航空物流、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高水平城市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提升开放平台服务功能、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明确的政策支持内容:允许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在航空管理、海关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在航线航权管理、金融、服务外包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港区中心城区建设初具规模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郑州日报》 王文霞 侯爱敏 宋建巧 黄永东 整理               许大桥 宋晔 唐强 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