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文明郑州·“非遗”名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佛跳墙”四大传说

翁俊安

说起“佛跳墙”,多数人都知这是道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的福建传统名菜。尽管“佛跳墙”距今只有百余年历史,而其典故甚多,说法各异。这张闽菜金牌,无论是先期“坛烧八宝”通称,或是初名“福寿全”另称,都没有“佛跳墙”称号让人难忘。何以叫“佛跳墙”,与“佛”相关?其实不然!

一说: 清同治末年,福州一位官员设家宴请福建布政司周莲,他的绍兴籍夫人亲自下厨做了一道菜,名叫“福寿全”,用鸡鸭鱼肉和几种海鲜并放在盛绍兴酒的酒坛内煨炖而成。周莲吃后赞不绝口,遂命衙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登门取经后并在用料上加以改进,以海鲜为主,其他肉类为辅,使菜品越发香醇可口。郑春发离开周莲衙府后,经营了一家名叫“聚春园”酒楼,“福寿全”便成了这家菜馆的招牌菜。福州方言“福寿全”与“佛跳墙”有点音谐,久而久之,“福寿全”就被“佛跳墙”取而代之。

二说:此菜来历与乞丐有关。有一乞丐常拎着破瓦钵四处要饭,将饭店里各种残羹剩汤汇集到瓦钵里,回到四处透风的破屋,一并加热果腹而生。一日,某饭店老板路过乞丐寄居破屋时,闻到一缕奇香飘来,循味来到乞丐寒舍,发现瓦钵中残羹剩汤一起合煮竟然不同凡香。这老板因而得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以料酒,慢火煨制,取名“坛烧八宝”,招徕了不少顾客。这是“佛跳墙”的民间一种传说。

三说:福建乡下新媳妇出嫁后的第三天有一习俗,就是要亲自下厨显示下茶饭手艺来侍奉公婆。有一富家女,自小娇生惯养不谙厨事,出嫁前愁眉不展。其母便买了许多山珍海味做成半成品用荷叶逐个包好,告诉娇女如何烹饪。第三天,这位富家千金面对半成品菜肴一筹莫展,情急之间把所有的半成品菜倒进坛子里,盖上荷叶,撂在灶头,任其焖炖。两小时后,掀开荷叶,浓香飘出,公婆赞好。“十八个菜一坛煮”,这是“佛跳墙”的又一传说。

四说:福州有一秀才回乡省亲,在家中设宴请些诗朋文友,秀才家人请了当地名厨料理菜肴。谁知这个厨师有个嗜好,就是爱赌,当这个厨师下了赌台后才想起厨事,来到秀才家厨间,面对几十种生材食料眼都发直了,于是急中生智,便将这些材料放入绍兴酒坛中,煨制而成一坛自己也叫不上名字的荤香菜肴。坛盖揭开后,飘香满堂的味道让一群秀才口水生津直往喉中咽。有位秀才随口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佛跳墙!厨师眼一亮,随即取名为“佛跳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