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启航航空港区之他山之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珠江入海口再造一个新广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珠江入海口再造一个新广州
南沙新区起步区明珠湾区规划鸟瞰图
更多的新广州人,把家安在了南沙新区地铁沿线的住宅小区里。
南沙区东涌镇的十里水乡绿道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主体园区暨广东深蓝产业创新中心鸟瞰图
广州地铁四号线已延伸到南沙区核心地带

本报记者 张乔普 周鸿斌 文/图

南沙

新区

核心提示

摊开一张南中国的地图,在珠江入海口,与香港、澳门三足鼎立在珠江湾的,是珠三角的最后一块处女地。

以这里为中心,画一个直径30公里的圆,广州、中山、东莞、佛山被囊括其中;画一个直径70公里的圆,香港、澳门、深圳、珠海、惠州、江门等城市都在这个圆里。它的海岸线一边对着香港、一边对着澳门,距离香港38海里、距离澳门41海里。

这里,是珠三角地区的地理几何中心。

这里,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这里,是广州南沙。

梅雨季节的羊城,难得几日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本报记者走进南沙,乘地铁、骑单车,走企业、访专家,近距离感受这颗珠三角璀璨珍珠的熠熠光芒。

规划引领: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广东团在审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说:“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南沙新区在当年的广州团成为热题。

仅仅18个月后的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之后设立的第六个国家级新区,填补了华南地区没有国家级新区的空白。

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规划》明确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为: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170年前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里架起炮台,打响了抵御外敌的第一炮,谱写民族独立的壮丽诗篇,中国近代历史在南沙掀开辉煌的一页;今天,这片珠三角最后一块处女地,恍若重生,从宁静的田园梦中苏醒过来,开始焕发出雄心勃勃的生机。

规划中的南沙新区,面积约803平方公里,规划期是2012至2025年,在整个建设期中《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规定开发建设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并明确了这两个阶段具体的发展目标。作为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主体,广州市明确南沙新区将“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十年现新城”。

仅仅一个月后的11月14日,广州市规划局就公布了《南沙滨海新城规划》,根据规划,南沙滨海新城将重点建设103平方公里的明珠湾区,其中起步区33平方公里。

明珠湾区依托“五水汇湾、山水相连、三江六岸、南海之门”的自然环境,建设成具有粤港澳合作服务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区域。起步区依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现新城”的原则,打造“东方威尼斯、广东新加坡”。

秉承广州市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的传统,正在实施的三个层面的规划,勾勒出现代化滨海新城的风貌:宏观层面,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中观层面,完成明珠湾区蕉门河中心城区设计、各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微观层面,完成钻石水乡社区试点、岭南水乡建筑特色研究等,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规合一”。

崛起于沧海桑田的南沙,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基础先行: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新城

早晨7点半,31岁的王欢从家出发,步行10分钟到达地铁4号线金州站。50分钟后在万胜围站转8号线,两站后下车,再步行10分钟就能到公司。“一点不耽误9点钟上班。”王欢告诉记者。

去年3月,老家在武汉的王欢,在南沙区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这个在广州打拼了8年的年轻人,终于在这里安了家。虽然远离传统的广州市区,但是因为有地铁,不少像王欢一样的新移民还是把家安在了南沙新区一栋栋正在崛起的高层住宅楼里。

连通南沙和广州市区的,不仅仅是这条地铁线。随着京港澳高速、南沙港快速、广深港客运专线、广州港南沙港区等建成投入营运,南沙新区的水运、空运、铁路、公路运输网络更加发达,区域交通枢纽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功能配套日益完善。

“现在的南沙还相当于一张白纸,上面虽然画了几笔,但城区建设几乎是空白,应该从交通、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努力完善。”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南方民间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彭澎认为,南沙新区要成为广州一个新的“中心城区”:不仅要成为产业的新区,还要成为城市的新区;除了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成为广州的新型城区,引导城市人口合理分布,使广州从单一的沿珠江城市,成为沿江、沿海的“双沿”城市,广州的城市特点也将更加鲜明。

南沙人的行动和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现在,滨海公园、黄山鲁森林公园、蕉门河公园,名列羊城新八景的湿地游览区等一批具有滨海特色的品牌景点先后建成;自来水厂、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学校、图书馆等一批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水乡文化节、妈祖旅游文化节等具有岭南特色的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初步形成了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新的行动也已经开始——布局“一城三区”城市框架,筹建广州第二机场,新增肇顺南城际线、中南莞城际线、西部沿海铁路等7条直达穗深港的轨道线,建成国际化高校、国际高水平医院、国际展览中心3大公共设施,加快推进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广州工研院二期等科研院所的建设,打造黄山鲁森林公园等7个生态“绿核”……瞄准再造一个新城,21个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正全速开工。

在《南沙滨海新城规划》里,南沙被要求强化与港澳基础设施的对接,强化南沙新区在珠江三角洲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地位,构建与港澳的快速连接通道。

而被南沙人津津乐道的面积约千亩的“国际邮轮母港”,就规划在南沙客运港和南沙游艇会之间。计划建设的邮轮码头,后面为配套商场及办公大楼,有地铁相接,成为三地来往的交通枢纽。

这里,将是高品质、独特、精致的“钻石水乡”;这里,将是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广州。

产业支撑:为珠三角锻造动力十足的新引擎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离开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城市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市规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南沙的发展,正得益于找到了这个水之源、木之本。

刚刚过去的3月份,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新广州·新商机”2013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南沙新区共与客商签下主要涉及五大主导产业以及战略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的16项大型投资项目,总金额为1276.6亿元人民币。

月初,南沙新区与广州市11家知名民营企业签下总价398亿元投资意向书,并与广州市总商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现在,广州航运交易所、合捷物流仓储等项目稳步推进,航运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广东省电子信息集团、广东省航运集团、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等总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现代金融服务集聚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破茧而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体园区暨深蓝产业创新中心、广州工研院二期、东方电气研发中心等项目进展迅速,科技智慧产业风生水起……

南沙的产业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可开发地域广阔、与港澳产业互补性强的优势,推进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拓展港澳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港澳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引领大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而畅达的交通,早已让南沙的“一城三区”规划通行无忧,成为创业之城。“一城”指南沙区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城区,主要发展航运服务、科技研发、商务金融、商贸会展、行政会议。“三区”即三个新组团:北部现有的汽车制造基地将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科技研发、产品测试、公共服务组团;西部现有的大岗造船基地,将发展成为工程机械、大型机床、精密仪器、海洋装备配套的产业组团;南部龙穴岛造船基地和南沙港将综合发展,加入港口物流、临港制造、服务外包、生态制造等产业,形成南部组团。

“南沙新区规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城市开发建设面积由170平方公里拓展到30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规模由70多万增长到250万人,打造出若干以海洋、科技、智慧为特色的高端产业集群,成为综合体现广州、香港、新加坡三地发展优势的广州南部滨海生态新城和现代理想新城市。”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南沙区委书记丁红都在刚刚结束的区委二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描绘了一幅令人向往的蓝图。

南沙,正奋力为珠三角锻造一个动力十足的新引擎。

大潮涌沧海,风帆起珠江。

今天的南沙,正孕育着新一轮的拍岸惊涛。历史也将再一次证明,南沙将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天时地利

八方来聚

从广州市区坐地铁4号线,前往南沙新区。

南国的春天,温暖、湿润,列车停停走走,我在晃荡的车厢里昏昏欲睡。忽然,感觉猛然一亮,地铁竟然钻出了地面,走上了高架桥。

向车窗外望去,这个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映入我眼帘的第一个画面,竟是一片鱼塘。此时,车厢里早已没了在市区时的拥挤,车窗外,是连绵起伏的丘陵、纵横交错的河渠、整齐规则的池塘、鳞次栉比的村庄……

列车驶过石碁站,才有了一栋栋正在建设的高层楼房。

驶过番禺区、掠过亚运城综合体育馆、跨过阳光下闪着银光的一条条小河,列车停在了珠江口,南沙新区的核心区到了。

出站,租一辆自行车,骑行在海风中,近距离体验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在南沙港,原本荒凉的滩涂现在成了吊机林立、忙碌有序的现代化港区,因为地铁早已开通,这里的楼价也早已不复当年,新移民、新希望、新的成功故事每天都在这块土地上上演。

在电脑上打开电子地图,才能体会到这里绝佳的地理位置:以南沙为中心,划一个圈,几乎涵盖珠三角所有城市。这里,是珠三角地区的地理几何中心,而它的海岸线一边对着香港、一边对着澳门,距离香港38海里、距离澳门41海里。

广东的外面是海,历史上许多广东人都漂洋过海讨生活,广东的未来也绕不开那片揣着无限可能的海。

点缀在南中国海的南沙,犹如一颗璀璨的珍珠,天时地利,八方来聚。

大事记

1993年7月8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

2001年8月21日,广州成立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南沙的开发建设。

2002年4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在多次视察南沙的基础上,主持召开省委、省政府广州南沙开发现场会,提出建设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2012年5月7日,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在南沙签署《南沙、前海、横琴三地友好合作协议》,建立区域合作关系,探索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广州南沙成为全国第六个、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2年9月20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王庆良主持召开广州南沙新区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要求把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作为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一号工程”全力推进。

2012年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大厅联合举行《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广州南沙新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填补了华南地区没有国家级新区的空白。

2013年3月,在“新广州·新商机”2013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南沙新区共与客商签下主要涉及五大主导产业、16项大型投资项目,总金额为1276.6亿元人民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