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务员军训,想说爱你不容易
“强迫剃光头”的企业文化很病态
改作风
靠什么打破“沉默的螺旋”
社会能见度正在提高
早一点让公车私用
成历史
小学生异国游学
是另类“拼爹”
“暗访成表现机会”
倒逼监督改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暗访成表现机会”
倒逼监督改革

“暗访成表现机会”

倒逼监督改革

最近,湖北省来凤县纪委公开了一组暗访视频,一些工作人员上班打游戏、下班上饭店的行为被曝光。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暗访”起到了一定的督促效果,但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一些单位习惯于把接待上级暗访作为一种工作需要,作为政治表现机会,而不是问题发现机制。(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近来,已有多地纪检部门通过暗访方式监督管理公职人员。应该说,暗访确实起到了警醒干部职工,提高办事效率的震慑作用。

与法律上的“无罪推定”相反,暗访遵循的是“有罪假设”。每一个被暗访的单位和个人都是被怀疑对象,没有人能够自证清白,必须用暗访偷拍来检验。于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形象,摆脱慵懒散漫的嫌疑,一些部门不得不把日常工作重点放在应对上级明察暗访上。或是在门口设置“岗哨”,发现疑似暗访者透风报信;或是千方百计打入暗访组内部,提前获知暗访时间做好准备工作。

同时,由于暗访主要针对工作作风,很少涉及工作本身,这一指挥棒很可能喧宾夺主,对相关部门造成错误的导向。该走访基层的不去了,省的落得个擅离岗位的嫌疑;该讨论工作的不说了,万一被暗访组撞上以为是在聊天;该通过QQ传文件的也先放放,以免瓜田李下说道不清……全体干部职工都在办公室正襟危坐,一门心思却完全不在手头的工作上,而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暗访组什么时候到。看似工作作风提高了,实际工作效率却下降了。

其实,诸如上淘宝、玩游戏、聊天等“显性问题”,纪检部门容易检查,基层单位也容易应对,到头来往往流于一场心照不宣的秀。有记者在山东省宁津县采访发现,一些公务人员对这种“暗访”,已经非常熟悉,“看到了夹包的这几名暗访人员,都抬起头会心一笑”。

暗访没有成为发现问题的平台,而是异化为政治表现的舞台,这一现象背后的症结值得反思。首先,考核机制缺失。正如专家所言,基层公务员管理目前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尤其是对只出工不出力的行为,缺乏惩处和考核机制,以至于不少基层政府都存在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补上制度短板,厘清公职人员岗位职责,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只有每个单位和人员的作风优劣、效率高下得以充分展现,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暗访才不会成为其刻意追求的表现机会。

其次,监督路径狭窄。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纪检部门的暗访往往是“隔墙扔砖头,砸谁谁倒霉”,这种偶发性并不能从根本上树立公职人员对于监督的敬畏;而“夹着包转转,办公室看看”的检查方式,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难以触及“占着位子不干事、行政效率低下”的“隐形失职”问题。对此,必须摒弃纪检部门单兵作战的方式,充分发挥媒体和公众的作用,建立健全公开举报,让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真实现象置于监督之下。 张枫逸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