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 中原之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银行业创新领航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银行业创新领航人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原之子系列人物之董文标
上图 董文标与螺蛳湾商贸城商户交流。
右图 董文标到什刹海荷花市场考察小商户贷款状况。

本报记者 杨玉玺 王文霞 文 杨 光 图

人物档案

1957年6月,生于河南平顶山叶县。

1978年,进入河南省银行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后任河南省银行管理学院副院长。

1991年,调入交通银行郑州分行任行长,三年间使其成为交通银行系统的一面旗帜。

1993年初,调入交通银行总行,随后出任海通证券的第一任董事长,并按国际标准化股份公司的形式组建海通证券,海通证券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

1996年2月起,担任民生银行副行长。

2000年5月,升任民生银行行长,党委书记。

2006年7月,任民生银行董事长。

2008年3月,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09年,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企业家社会调查“最受尊敬的企业家”,排名第一名。

2012年12月,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2013年3月,任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内最幽默的银行行长”,是在描述一位从河南大地走出去的中原赤子——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

从郑州交行行长出发的董文标,先后担任过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海通证券董事长,再到民生银行的副行长、行长、董事长,用短短的十几年,将民生银行这个国内首个民营资本入股的“小行”发展为中国赢利能力最强的银行之一,资产超3万亿,踏入全球500强。

可以说董文标是中国金融界创新的一个奇才。2008年,51岁的董文标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次年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从郑州交行出发的董文标,是郑州的骄傲,河南的名片,中国银行业创新领航人。

4月初的一天,记者来到民生银行董事会的所在地,采访这位中原骄子。当董文标快步走进会客室时,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儒雅、睿智、平和,但有点陌生。可当他用地道的河南话与记者交谈时,乡情在房间中弥漫,传奇在春风中开启。

从吃不饱饭到

中国金融奇才

现在的董文标是中国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但没人想到,在他20岁之前,董文标的人生记忆竟是“饿”。他说,那时候他写得最好的也是这个字。

河南叶县,山秀水美,文化厚重,诗仙李白曾在此留下“青山不墨千秋画,澧水无弦万古琴”的赞美诗篇,是河南省十大古城之一。1957年,董文标出生于县城一个书香之家,父母都是教师,父亲毕业于河南大学。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全家十口人,全靠父母每月90元的工资供养,一直到20岁之前,饿,一直是董文标的人生记忆。

比饿还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精神的压抑。因为出身不好,天资聪慧的董文标从小受尽歧视。

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并没有获得推荐上工农兵大学的机会,而是来到青年农场务农。那时他只有两个志愿:当兵,入党。1978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父亲专门赶到青年农场,劝他参加高考。“你不上学就没有知识啊,将来社会的发展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你一点文化没有,怎么出人头地啊!”

在父亲的激励下,董文标重新拾起课本,只复习了三个星期,就以高分考上了大学。但为了早点毕业给家里挣钱,董文标从本科转到中专的河南银行学校。这一决定,让董文标一生与中国银行业结缘,并成为中国银行业变革的引领者。

两年银行学校毕业后,董文标被分配到了河南人民银行平顶山中心支行。一年之后,他又回到了河南银行学校任教,这一干就是十年。

无论干什么,董文标都不走寻常路。他发明了互动教学法,每次上课时,都要求每人要讲一段当行长以后感觉最精彩、最有意义的事情,把一个地市级行长岗位培训班办得风生水起,一连办了20多期,培训近1100人,培养出大批优秀地市行长。互学互动也让董文标受益良多,为他在日后亲自操刀实践提供了很多借鉴。

这十年,董文标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厦门大学、华东师大、陕西财经大学,都留下了董文标孜孜求学的足迹,几年间董文标由专科读到了研究生。扎实、深厚、全面的理论功底,让董文标眼光独到、眼界超前。

从学校老师到上万亿企业掌门人

从教行长,到当行长,董文标的成功转身,成就了他的人生传奇。从一名学校老师到一家有3万多亿元资产的银行掌门人,董文标走了20年,一路走来,精彩无数。

1991年,郑州市市长张世英提出让董文标到郑州交通银行工作,已是河南银行管理学院副院长的董文标没有犹豫,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34岁的董文标充满着激动和期待。

当时的郑州交行,是个不折不扣的小银行。1988年成立,三年间只有两个网点,2亿多的资产。怎样把这个不起眼的小银行做大做强呢?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董文标的第一斧先砍向了当时最不被看重的服务,为此他还专门到郑州的餐饮一条街“取经”。他提出,“要想抓住客户,首先要有服务意识”,要“主动营销,上门服务”。在上世纪90年代,高高在上的银行低下头来为客户服务的事从来没有过。

郑州交行令人刮目相看。客户进门,有人迎接;办理业务不清楚,有专人解答,甚至帮着填单子。柜台上,员工对客户笑脸相迎、相送。以往黄河公路大桥收费站都是自己拉着钱到银行存款,现在交行派专人上门服务。很快,来办理业务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客户主动“叛逃”到交行。

更让人震动的是他用人机制的灵活。董文标提出,凡是愿意到郑州交行来工作的人才可以采用超常规方式,不惜代价吸引,如有困难可以不要行政关系,不要个人档案,因才调人,量才使用。在那个年代,这可是惊人之举,一批日后在中国银行业大展身手的人才进入了郑州交行。

不到3年,郑州交行脱胎换骨。到1994年底,郑州交行的资产规模达54.7亿元,全年实现利润1.04亿元。郑州交行现象为金融界广泛称道,成为交通银行系统的一面旗帜。

1993年,董文标从郑州交行行长调往交行总行担任执行董事。之后不久,出任交行发起设立的海通证券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总经理,他按照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组建了海通证券公司,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海通证券公司就发展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

1995年,一个新的机遇出现在董文标面前,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邀请他参与中国民生银行的筹建。董文标果断放弃已有的鲜花与掌声,在一片空白上描绘着他更大的银行梦。出河南,入上海,进北京,百转千回中,成就了中国银行业创新领军人物的别样风采。

成功秘籍:投入 激情 真诚 善良

一个伟大的企业通常都有一个品牌式的灵魂人物,如乔布斯之于苹果,董文标无疑是民生银行的灵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董文标成功的秘籍是什么呢?

董文标如此总结:投入,激情,真诚,善良。

“我在很多场合说过,我为什么能当行长,那是我投入多。我早上7点上班,而你是9点。”“每天比别人早来2个小时,晚走2个小时,一天就是4个小时,10年能多出14600个小时,多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看很多东西,进行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梁启超曾说,凡古能成大事者,其自制力、忍耐力必强。十几年的坚持,让董文标的人生之路变得更长远、更宽广、更厚重。

“我从农村出来,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凡事我讲究投入,并且是持续投入。”他笑称自己永远不会得老年痴呆症,因为“我始终在动脑子”。

虽然已过知天命之年,但董文标的激情丝毫不输年轻人,无论何时见他,总是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精神抖擞。他教育他的员工:“做民生人永远要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很多创造都源于爱、喜欢,有激情,才会有思想火花,有火花才有创造。”

董文标的两个业余爱好也充满着强烈的董氏风格,做就做到最好。他的摄影作品能与专业摄影师媲美,走路则是风雨无阻,每天40分钟。“原来打高尔夫,后来不打了。觉得花钱多,不值,主要也是跟我性格不合,我性子比较急。”他称自己不会花钱,家里的钱都是妻子掌管。

真诚,善良,是董文标的处世原则。

他常说: “哪怕他是块石头,只要你用心去沟通、交流,它也会有灵魂。”“在任何场合,我不止一次强调真诚的重要,现在大家的辨别能力都很强,你是真心还是虚伪都能感觉到。我有什么都放到桌面上说,不搞小动作。忽悠别人就是忽悠自己,欺骗别人就是欺骗自己。”

“善待小人”,“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是董文标最推崇的两句话。

而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的“善待小人”。“明知道他对你是恶狠狠的打击,但你还是要善待他,这就是一种境界。因为你首先要自我反省,为什么他这样对我,后来你会发现,哦,是因为你没有干好,人家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工资奖金没有发够才发生这种情况的,接下来就要想办法改善。‘善待小人’同样能使自己进步。”“对别人砸过来的石头,你要捡起来看一看,把它当作一种机会,看它是适合铺路,还是适合盖楼,石头越多,路铺得越宽越长,楼盖得越高越结实。千万不能以牙还牙,针锋相对,利用自己手中强大的权力去报复,心态出问题就会出大事。”

这种超凡的人格魅力和闪亮的人性光芒,不仅感动了民生银行的高管和他的合作伙伴,就连他的竞争对手也被他的气度折服。“最关键就在于真诚、善良。互相帮助、相互爱护,不把人推进绝境,才使这个团队一直团结向前。”

董文标一直说自己是个普通人,他很少用秘书、司机,喜欢开车让别人坐,正是这种平常心,让董文标对名利、挫折看得很淡、很开,他总说:“我本来也没有这些,我就是我。”如此放松的心态,才能承受千锤百炼的锻造,最终到达人生的峰顶。“有些人想法太多,追求太高,一直处在紧张中,实际上他优点比我多,思想火花比我强,一紧张就把大事给耽误了。人都有低谷和得意的时候,心态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家乡永远是董文标内心最深切的牵挂,他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他看好郑州的发展,尤其是郑东新区发展很快,变化很大,环境很好。民生银行在郑东新区投入50亿~60亿元打造的战略研发服务基地,目前已开始建设。同时,还将在郑州建立“中原资金交易中心”,今年也要开工。

“假如有一天不做民生银行的董事长,您会做什么?”

董文标想了想,说:“休息,退休后要为生活而活。”

这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因为他要做的事还很多,民生银行进军中国银行业第一梯队的目标实现、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的快速发展壮大,都还需要他的雄才大略。

从小试牛刀到引领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方向

38岁进入民生银行,43岁成为当时全国性商业银行最年轻的行长,49岁成为民生银行董事长,18年的呕心沥血,18年的执着不懈,董文标用他非凡的金融理想、独特的创新理念,浇灌着民生银行这朵奇葩,引领着中国银行业的变革方向。

“我放弃一切浮华到一个全新的民生银行,是因为我觉得这就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尤其是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融为一体时,就一定会创造奇迹!”

董文标只身来到只有一间房子的“公司”。“白天当办公室,晚上当宿舍。现在大家都说民生银行如何好,实际上我们刚开始是很艰苦的,当时我每月拿3000块钱,拿了好几年;一台1.4排气量、手动挡的欧宝开了很多年。”

追梦的过程是艰苦的,追梦的过程是快乐的。

1996年1月12日,民生银行成立,董文标担任副行长。

2000年4月30日,董文标受命于危难,被民生银行董事会聘任为行长,成为当时全国性商业银行最年轻的行长,并于2006年成为民生银行董事长。从此,在董文标的带领下,民生银行开始了在中国银行业持续创新、创造奇迹之路。

在这块“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董文标四大创新亮点被人津津乐道:

——实施授信评审体制改革,打破了中国银行业根本不可能打破巨额不良资产的魔咒。2002年末,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一举下降到2.04%,此后一直保持在低于1.5%的水平,率先在资产质量上达到了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此举在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这在中国银行业是一个创举。2007年7月,民生银行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把高风险的业务由支行—分行—总行“三级经营、三级管理”的体制变为事业部“一级经营、一级管理”的体制,提升了银行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了面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能力,并成功应对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

——开创小微金融蓝海。2009年2月20日,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商贷通”开始在上海推出,为贷款额500万元以下的小商户、小业主提供金融服务。这一举措,改变了中国5000万户小微企业的金融环境,开创了中国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蓝海。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民生银行四年多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8000多亿元,让百万户小微企业客户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以至于有人称他为“小微金融之父”。

——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民营股份制银行发展模式。2009年以来,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再次高居全国性商业银行之首,多项核心的业绩指标名列同业前茅。经过17年的发展,从只有13.8亿资本金的小银行发展成为资产规模3万多亿的大中型银行,用最短的时间进入世界500强,用最短的时间迈进全球银行1000强前60名,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中国十大盈利企业,用最短时间获得亚洲十大银行荣誉奖和二十大纯利最高的银行,赢得国内外广泛认同和高度赞扬。

个子不高、走路很快的董文标,还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五年之内进军中国银行业第一阵营。

采访手记

采访董文标,自始至终,总有深深的好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成就这样神话般的传奇?

他用8个字总结自己的成功:投入,激情,真诚,善良。

看似简单,实则万难。这不是坚持一天、一月、一年,而是数十年的坚守、坚忍,以至融入血肉,成为他精彩人生的基石。受常人无法忍受之苦,登常人无法企及之峰。匆匆两个小时的采访,我们感受到的只是董文标传奇人生中的数个亮点,即便如此,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成功气质,令人感佩,令人沉思。

庄子曰,美成在久。这是对董文标最好的诠释。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