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集聚产业新优势 绘就发展新蓝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主导产业和集群培育特色明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
主导产业和集群培育特色明晰
位于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的三荣电器厂房
工人正在对零件进行精密加工
集聚区内不少企业都拥有现代化的厂房

核心提示

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布局了电器制造、车辆及零部件、机电、金属制品、金刚石及其制品、食品等6个产业园;目前,区内入驻企业296家,建成区面积达12.6平方公里,新上亿元以上项目66个,总投资378亿元……4月23日,记者走进了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商机的现代化的产业集聚区。

据悉,2012年,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区内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增长2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增长31.5%;引进省外资金30.7亿元,增长49.5%;实现税收5.52亿元,增长32.7%;从业人员达6.5万人,增长30.1%,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20%以上。

产业集聚区已成为长葛市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增长极,更成为郑州、许昌城市长廊上一个重要的产业隆起带和支撑点。

企业的嬗变

长葛速度与销售收入的飞跃

4月23日下午2点,记者走进位于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内的三荣电器有限公司,只见整洁宽敞的厂房内,机器轰鸣,工作人员正在生产各种设备前有条不紊忙碌着……

和普通工人身穿着同样蓝色工装的公司董事长朱小东正在厂房内巡视,记者走上前和他攀谈了起来。

“咱们这个新厂房啥时候建成的?”

“去年开始建立的,现在正在试运行,5月1日就要正式运行了。”

“咋这么快?”

“我们长葛现在就是这个速度。”

朱小东介绍说,三荣电器始建于1997年,主要产品是电机定子,原来是一个乡镇企业,随着企业销量的逐年提高,也提出了要求扩大规模的要求。

“我们原本想在老厂区后面再扩出一块地,但是市里提出了让我们进入产业集聚区的建议。”朱小东坦言,当年刚进入产业集聚区的时候,他所在的厂区位置还是一片洼地,啥都没有,他的心里还是有点顾虑。

“但是真正来了之后,我发现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产业集聚区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土地,而且水电气等配套设施都很及时到位,对企业发展打造一个平台。”朱小东说,最让他感动的是,当时在引电的问题上出了点小问题,为了解决他们用电的问题,政府经常开协调会,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市里的书记和市长都多次参与协调工作。

“作为企业我们非常感动,也非常满意。”朱小东说。

企业进入了产业集聚区,有哪些好处?说到这个问题,朱小东打开了话匣子:

“进入集聚区后,给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平台:在管理方面,对我们有严格的要求,更加规范;我们企业在装备方面也实现了升级换代,用上了一流的现代化设备;政府服务方面,我们的电价很优惠;而且,这个园区内产业链‘靠’的更加近了,也更加完善,我们企业可以同时给几家上市公司配套。”

对于企业目前的发展,朱小东充满信心:老厂区的占地只有30多亩,而目前在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厂区占地达192亩,整个厂房一期规划60000多平方米,总投入8.9亿元,从去年6月开工建设,现在已经试生产,5月份开始正式投产。

“我们目前的年销售收入在亿元左右,到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启动二期工程,预计明年5月份建成,全部投产后的年销售收入可以达到20亿元。”朱小东表示,近三年时间对于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将实现企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飞跃。

明晰的定位

主导产业和集群培育

朱小东的企业,只是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内入驻的296家企业之一。

“我们长葛产业集聚区的特色就是主导产业和集群培育非常明晰,我们确立的主导产业有两个:一个是机械装备制造;一个是食品加工。”长葛市委书记史本林介绍说。

记者走进集聚区内的河南森源集团电气产业基地,公司董事长楚金甫介绍说,森源集团公司下设森源电气、奔马汽车、鸿马汽车等子公司,是河南省百强企业。2012年集团销售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73%。子公司森源电气于2010年2月上市。

楚金甫说,总投资25亿元的森源电气产业基地项目,于2012年6月建成投用,建设研发楼及厂房20万平方米,引进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数控转塔式多工位冲床、数控折弯机、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焊接机器人、数控综合加工中心等现代化加工设备。

“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占地220亩的二期工程,总投资10亿元,下个月动工,预计年内投产。”楚金甫兴奋地说。

在黄河工业园,黄河集团总经理胡新英介绍说,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公司集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下属企业22个,分布于长葛、郑州、上海、北京四地。公司主要生产人造金刚石、金刚石制品、UDS系列金刚石压机、建设机械、特种车辆、自动化控制装置等六大类产品。

胡新英着重介绍了黄河工业园项目,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大型项目,共包含3个项目,包括总投资25亿元、目前在建的与富士康合作的黄河富士康校企实训基地项目等。

在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像森源集团、黄河旋风这样的“大个头”企业还有很多。

史本林说,2012年,区内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2个,总投资达80亿元,完成投资60亿元。

关于主导产业和集群培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史本林表示,主要突出抓了三个方面:

首先是政策驱动,在土地供应、资金信贷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2012年,市政府用于企业各类奖励资金达5000多万元。

其次,是项目推动。围绕拉长产业链条、完善相关配套,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再次,是科技促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来抓。

目前,产业集聚区内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4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研发基地、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

招商引资

19个招商项目总投资110亿元

“我对于政府部门对企业提供的各种服务真的非常满意,现在对于我来说,比如我和外面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我会告诉他们‘你们要办厂可以到长葛来’。”三荣电器董事长朱小东说。

如今,像这种以商招商的形式,在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已不是啥稀罕事儿。

史本林介绍说,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长葛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实现借力发展。

近年来,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已先后引进19个招商项目,总投资达110亿元。如深圳裕同、万顺包装、亚通印务等。

战略合作项目有5个,包括黄河集团与富士康合作投资25亿元建设的手机配件项目,世英机械与北京鸿瑞公司合作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3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等。

储备亿元以上项目有30多个。

产城融合

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魏武大道,是连接许昌和长葛两个城区的一条快速通道,贯穿长葛市产业集聚区。4月23日下午3时,记者一行的汽车从南向北,行驶在宽敞的魏武大道上。

用手指着道路两侧的一栋栋现代化园区和建筑,同车的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书强做起了向导:

我们的左手边,也就是魏武大道西边,是新城区,主要以行政服务办公、居住为主,高楼林立,这是居民集中社区,这里是中信大厦、省级蜂产品研发中心,这是我们向上面争取的项目,这10栋标志性大楼是新城区集中办公的地方,包括行政办公和服务中心、长葛市政府机关办公大楼等。

我们的右手边,也就是魏武大道东侧,都是企业总部基地,我们把产业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有招商引资过来的德高公司填补省内医疗器械植入体空白;还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食品包装行业印刷包装材料产业园、众品冷链物流……

“我们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走了产城融合这条路。”张书强接着介绍说,长葛市行政服务中心和产业集聚区综合服务中心建在新城区内,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比如说需要去办手续就很方便,企业仅需穿过一条马路。”张书强说。

产城一体

主要规划为“四园一区两带”

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孙明亮介绍说,在长葛市新城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伊始,我们就将两个规划合二为一,统一将空间、产业、土地规划合并进行,聘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5家高资质设计单位,编制产业集聚区和新城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战略上高度体现产城一体。

具体来说,就是以魏武大道为中轴,向东以发展工业项目为主;向西以新行政区办公为主,并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小区等。

“我们的整体主要规划为‘四园一区两带’,也就是生态园、工业园、物流园、教育园,创业园区及清潩河林水景观带和郑许城际快速通道绿色走廊景观带,最终形成东西并进、南北拓展的产城融合大框架。”孙明亮说,为了公开透明,还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的城市规划馆,把各项规划公之于众,自觉接受群众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基础先行

水电气暖、通信、各管网全覆盖

在走产城融合这条路子中,长葛市产业集聚区也创造了最佳的各种基础配套措施。

“我们的服务功能配套十分齐全:污水处理厂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在企业没有入驻之前我们道路已经规划完成并开始修建;在我们现在大约2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内,水、电、气、暖全部开通。”话语间,张书强显得非常自豪。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长葛市先后投入15亿元,修建区内道路95公里,开通了连接新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10条主干道和20多条次干道,形成环形路网;水、电、气、通信、雨污管网、有线电视实现全覆盖,供热管线去年冬季开通;建成1座日处理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3座110kV变电站,同时,按照节约集聚,累计建设两层以上标准化厂房430万平方米。

在功能配套建设中,长葛市在产业集聚区和新城区的核心位置,规划了占地500亩的22栋16~28层综合写字楼,建设企业总部基地(CBD),集聚金融、信息、研发、会展、商务、中介服务及商业。

在服务平台建设中,市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众品物流系统、农机汽配大市场等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投资咨询、融资担保、规划勘测、劳务中介、法律咨询等一批服务机构已经入驻;省级蜂产品质检中心、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和咨询中心近期动工。

社区建设

优先安置搬迁村民就业

如何解决好集聚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统筹考虑集聚区产业发展空间和城市化发展,对产业集聚区内的19个村庄实施整村搬迁,在新城区规划合并建设6个城市社区。

据介绍,在具体的建设模式上,坚持政府零受益原则,采取“政府主导、乡镇负责、村组实施、市场运作”模式进行,政府负责社区道路基础设施配套。

在组织管理和待遇方面,行政村由村民委员会变为居民委员会,搬迁农民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享受城市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

在搬迁过程中,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和集聚区企业用工问题统筹考虑,充分结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民生工程,针对集聚区内的企业需求,免费对村民加强技能培训,优先安置搬迁村民就业,确保每户有1人在集聚区就业,努力实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孙明亮说,目前,已动工建设3个社区,2个村已完成搬迁安置,预计3年内可置换土地5000亩。同时,为解决务工农民进城问题,鼓励支持大型企业建设职工社区,并专门规划建设进城务工农民保障性住房,制定出台务工农民进城购房奖励政策,目前,首批1000套保障性住房已入住,二期1500套即将完工。森源电气、众品食业、黄河旋风等3个大型职工服务中心正在规划中。

产业集群崛起是

快速发展的关键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执行官 杨建国

产业发展如鱼得水,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长葛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什么?答案是依靠产业集群迅猛崛起。谈到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总不免让人联想到一个词:后生可畏。长葛市产业集群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功能逐步健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产业层次稳步提升,产业梦想日渐被照进现实。

找准产业定位、科学统筹是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先决条件。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分析产业现状和资源禀赋条件的基础上,准确定位主导产业,明确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不仅加快了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有效地通过产业链的覆盖,实现了品牌招商、产业链招商,使相关产业在集群内相互协助、前后配套、连接紧密,进而达到了产业集群功能齐备、高效集约的效果。品牌集聚,龙头带动,长葛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综合效应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大企业,使产业向两端横向延伸,价值链向高端不断攀升,产业集群在“羽翼丰满”的同时取得了量和质的双重飞跃,长葛产业经济发展也驶向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快速轨道。

基础设施先行,服务举措紧跟,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前者是“门脸”,五官精致第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赏心悦目,自然也就拉近了客商与地方的心理距离;后者是“定心丸”,服务既是保障,也是催化剂,长葛将心比心,安商、稳商、亲商、敬商,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促转型,客商异地投资的种种顾虑在长葛的品牌服务中荡然无存,如此一来,客商进了门,不仅不想走,还会“呼朋唤友”、“近亲繁殖”,源源不断地推介企业赴长葛来“淘金”。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