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郑州晚报·社区报首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省首张社区报强势出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专家微访谈
我省首张社区报强势出街
每周免费派送30万份
小读者认真阅读社区报。
精彩的文艺演出祝贺社区报诞生。
发行人员为免费派发社区报做准备。
社区居民看得很专注。

本报记者 聂春洁 栾月琳 李瑞蕊 王影 杨学栋 文 丁友明 李焱 图

昨日,创刊64年的《郑州晚报》再次创造历史,推出我省首份“社区报”,以首刊30余万份、全彩16版,在金水区、郑东新区走街入户。至此,《郑州晚报》凭着正报发行近30万份、社区报发行30余万份,合计60余万份的发行量,目前在郑州地区发行量排行第一。

现场

郑州晚报社区报正式揭牌

昨日上午,《郑州晚报·社区报》揭牌仪式在金水区农科院社区广场举行。郑州晚报发行人员提前来到现场,向群众派发社区报,来自河南知青文艺总团的演员们则认真准备仪式前的节目演出。

“今天,我们将要见证在郑州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时刻——《郑州晚报·社区报》强势出街。在这里,郑州新闻界和金水区、郑东新区的社区居民将一起见证河南报业第一份社区报——《郑州晚报·社区报(金水·郑东金版)》的诞生。”上午11时,随着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张明的一段开场词,《郑州晚报·社区报》首发仪式正式开启。

11时30分,揭牌仪式开始。社区代表王飞、李凤与参加仪式的领导一起,揭下了《郑州晚报·社区报》的“红盖头”。从这个时刻起,社区报正式进入郑州百姓的生活。

作为社区代表,王飞和李凤对于此次能来参加揭牌仪式显得分外激动。

王飞说:“大事看晚报,小事看《郑州晚报·社区报》。我是《郑州晚报》的忠实读者,这次能作为社区代表参加揭牌仪式,和这么多领导一起见证这个历史时刻,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上台前发行员送给我一份社区报,我仔细看了一下,觉得内容很好,很贴近咱老百姓。”李凤表示,“我觉得应该多报道一些故事类的内容,因为我很喜欢这类报道。”李凤还告诉记者,以后她和家人会一直关注《郑州晚报·社区报》。

居民

都是百姓自家门口的事

“简单看了一下,内容很丰富,都是自家门口的事。”今年76岁的牛淑贞是农科院社区居民,退休前在食品研究所工作。牛淑贞表示,社区报贴近基层,关心百姓家长里短,非常好。希望社区报能够抓住百姓最关心的热点,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作为一名食品研究所的老工作者,都感觉知识不够用,如果社区报能利用好自己的阵地,经常向群众普及相关知识,一定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徐玉振是金水区文化路办事处的一名巡防队员。《郑州晚报·社区报》出版后,他第一时间收到了一份。徐玉振说,这是一份贴近基层的报纸,也是一份巡防队员身边的报纸,读起来很亲切。徐玉振说:“社区巡防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我们维护社会治安,服务居民群众,希望社区报能在‘社区人物’栏目中多报道一些基层巡防队员的故事,让群众理解和支持巡防队员的工作。”

农科院社区居民刘芳是一名下岗职工,她在社区开了一家小超市,卖些日用百货、小食品。刘芳说自己是在社区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创业实现了再就业,但是身边有许多姐妹还没找到工作。她希望新创刊的社区报能多提供一些创业、就业信息,在下岗居民与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农科院社区居民张勇生认为“社区帮办”这个栏目设得好,就像一个设在居民身边的“帮忙工作站”,居民要是遇到困难,有了什么困惑,就可以拨打96678寻求帮助,很方便。他建议,在帮助居民寻人、寻物的同时,能否增加一些帮助居民答疑解惑的内容,或者请一些专家、学者撰文,传授一些老年人科学健身和居家安全的知识等。

基层工作者

一份“接地气”的报纸

金水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刘艳亮参加了社区报揭牌仪式。面对记者,他直赞版面大气:“信息量大,满足了居民的阅读需求;内容接地气,让读者有一种亲切感。”接受采访过程中,刘艳亮多次提到社区报招募市民记者的事,她称赞这一做法很好,建立庞大的通讯员队伍,才能真正“接地气”,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鲜活稿件。她希望在社区报招募市民记者的同时,也能够为这些市民记者多开展一些新闻培训等课程,让他们能够真正成为一支笔杆子过硬的新闻“后备军”,这对于社区建设也大有裨益。

揭牌仪式在金水区农科院社区广场举行,农科院社区主任单丽莹显得很兴奋,她表示,社区报里反映的都是最基层的社区工作,就像一个信息“窗口”,在社区和群众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社区工作是一份琐碎而繁重的工作,有了这个信息窗口,可以让我们的工作更多地被居民了解。”单丽莹说。

东风路办事处党工委委员徐皛晔在谈到社区报时直言,社区报的定位,应该是办成一份老百姓都愿意收藏的报纸。“社区报的记者前期在辖区多个社区、部门都进行了采访,收集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徐皛晔建议,社区报的新闻采写,是否可以有别于常规新闻,做得更细腻、更家常一些,譬如,在办理计生、医保、养老等一系列证件时,社区报可以把详细的办理流程刊登出来,让居民少跑腿。

金水区明天花园社区书记孟艳坦言,社区报对于社区建设和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孟艳认为,社区报要多报道基层的人和事,通过一点一滴的人性光辉,传递社会正能量。

商户

免费派送让我们很欣喜

徐君是位于农科路上的“美腿工坊”员工,负责前台接待。记者来到这家店时已近中午,徐君正在一边翻阅社区报一边准备吃午饭。徐君表示,店里订《郑州晚报》已经一年多了,今天很意外,收到额外的一沓社区报,“发行员说是免费赠阅的,以后每周都有,这让我很欣喜。”徐君说,店内订阅的报纸是为顾客准备的,自家店的顾客多是附近居民,大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很感兴趣,社区报既然是走进社区,内容肯定都是大家熟悉的事情,所以很期待。此外,徐君建议说,顾客们喜欢看消费信息,比如休闲、娱乐类的,希望以后能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连永乐是位于农科路上“好想你”专卖店的员工,记者走进店内时,他正忙着为顾客备货。连永乐告诉记者,《郑州晚报》送报一向很及时,今天店里开门前社区报就送到了,因为顾客多,他刚抽空翻阅了一下。连永乐说:“都是短小的新闻,这种形式很好,符合现代都市人的阅读需求。社区报是个新东西,说明报纸放下了身段,愿意和市民做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期待能有更好的发展。”

金水路一家烟酒店的老板高红说,她对社区报的拍拍版比较感兴趣,觉得很有美感。“我们订晚报有两年多了,很喜欢看晚报,现在又免费送社区报,真好!”高红说。

微博达人送祝福

网友“宋向清”:社区报贴近社区居民,满足基层需要,是媒体未来发展方向。免费赠送彰显郑州晚报的大报气魄和恤民情怀,可喜可贺。

网友“青花大瓷碗cc”:作为一名大学生,自己空闲时间也喜欢拍一些照片,我拍不了很牛的照片,就拍点市井生活,记录一下,以前老觉得自己所做的东西很小,现在郑州晚报社区报问世,让我有一种找到家的感觉。

网友“小白”:家里今天收到了《郑州晚报·社区报》,看到“免费赠阅”时感觉很惊讶,内容很有看头。

网友“郑州小霸王”:没想到《郑州晚报》做了这么有魄力的举动,很欣喜郑州有一份真真正正潜下心来关心百姓生活的报纸,希望《郑州晚报》能坚持下去,把这份报纸办好。有个建议就是,希望提高市民参与度,多听听来自于底层的声音,期盼这份报纸早日在县(市)区落地。

中原媒体格局的新举动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赵智敏博士:《郑州晚报·社区报》的推出是中原媒体格局的新举动,是媒体自身发展的新契机,也是媒体在报道内容和角度上的一个突破。社区报能够全方位多形式地反映普通民众的生活,也让媒体更好地“接地气”。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社区报未来发展当中,报道内容上肯定会出现琐碎化、同质化等倾向,所以现在就要思考如何在内容上进一步提升,寻求在精神或价值层面为社区民众提供服务。

要重视报纸社区化营销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于春生博士:《郑州晚报》此举在河南报业具有标杆意义。当今报业竞争异常激烈、内容同质化严重,社区报最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和信息需求,针对当地百姓需求所形成的内容也是最具特色的,这样就形成了内容的差异化,在激烈的报纸竞争中也就有了核心竞争力。我认为,这是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在以后的竞争当中,内容上除了特色化、区域化、差异化之外,也应该重视社区报的社区化营销,多做一些对百姓有吸引力的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跟读者互动,无形中增加报纸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郑州日报官方微博

全程播报首发仪式

河南第一份社区报《郑州晚报·社区报》昨日正式出街,郑州日报官方微博第一时间全程直播首发式盛况。

24日,郑州日报官方微博正式发布预告信息:“河南第一份社区报《郑州晚报·社区报》明日出街,发行量60余万份的《郑州晚报》一跃成为郑州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25日,《郑州晚报·社区报》首发仪式正式启动,郑州日报官方微博全程播报,同时在微博播发微评论:“这是一份亲民的社区报,打破必须购买才可以享受内容的河南报业历史。”随后,在官博上解读社区报的定位以及版面设置等服务性信息,现场报道市民声音与期盼,采访发布权威专家观点。下午3时,郑州晚报有关负责人做客@微访谈,解答了网友关于《郑州晚报·社区报》的相关提问,郑州日报官方微博全程播报与网友互动的微访谈信息。

嘉宾寄语

凝聚社区正能量

共青团郑州市委书记张艳华:《郑州晚报·社区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本民情日志、民生日记,它将记载发生在郑州城区各个社区的点点滴滴,倾听社区青年的声音,反应社区青年的诉求,同时也把与社区青年息息相关的资讯带给大家。凝聚社区正能量,建设美好新郑州!祝社区报越办越好!

更多倾听百姓声音

金水区委书记郑灏东:《郑州晚报·社区报》内容不错,有特色,有特点,最重要的是免费发行,辖区居民不出门就能了解社区动态及周边所发生的事,把居民的事与社区的工作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这个平台搭建得很好,希望社区报更多地倾听百姓声音。希望这份报纸越办越好,感谢《郑州晚报》为金水区的社区建设做出的贡献。

新闻同行谈社区报

践行三贴近 为民鼓与呼

省记协副秘书长金志毅:践行“三贴近”,为民鼓与呼。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李平: 对《郑州晚报·社区报》的首发表示祝贺,因为在媒体非常发达的今天,社区报能够以“三贴近”这样一种姿态,把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和最需要的内容,通过社区报的形式直接传递给居民,把党委政府的一些理念、想法、做法直接向老百姓对接,充分体现了社区报的责任、担当以及境界,衷心希望社区报采编人员深入社区各个角落,把老百姓切实关心的问题,通过社区报传递给党委政府,同时把党委政府的声音传达下去。

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台长葛阳:有读者,才有宣传效果。社区报有如此多的发行量,就一定有这样巨大的读者群,就一定会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当今新媒体发展迅猛,业内很多人士不太看好传统纸媒,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社区报一定会在全国报业产生振动,展现出郑州媒体的活力。这也给广播带来压力,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创新发展,满足郑州百姓对收听广播节目的需求。

中国晚报协会会长、《北京晚报》总编辑任欢迎:不断研究市场,不断俯身读者,不断拓展创新,《郑州晚报》始终向前。此次《郑州晚报·社区报》出街问世,是河南省第一家社区报,将再度掀起传统媒体变革的新风潮。《郑州晚报》凭借这一战略举措,以近60万份的发行量,问鼎郑州区域发行第一报,我代表中国晚报协会、《北京晚报》,向《郑州晚报》表示热烈祝贺!

武汉晚报社社长林霓涛:《郑州晚报·社区报》,走进社区,贴心服务,深入生活,引领潮流。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