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展中医药事业 助力实现“中国梦”
三所河南高校公布招生计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展中医药事业 助力实现“中国梦”
——郑州市中医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纪实
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
专家们在研讨
查房学习
院长喜欢传统的阅读方式,出差时书是必带的行李。

本报记者 徐 虹 通讯员 王红专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今年的全国两会,给郑州市中医院带来了巨大动力。全院医务人员和职工反复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内容,深感振奋和鼓舞。

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使命光荣神圣。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报告精神,团结一致,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和发展,推进落实中医药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发展,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工作。

创新建设学习型组织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郑州市中医院领导班子对报告中提出的“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感到无比亲切和振奋。大家认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发展中医事业,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要做到领导班子带头认真学习,努力建设一个学习型医院,带领全院职工团结一致,努力拼搏,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提高医院的整体水平。只有抓住这个根本,采取得力措施,才能将郑州市中医院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医院,实力雄厚的医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指出:“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

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深有感触。她说,学习改变理念,理念指导行为,行为改变结果。建设“学习型组织”,在全国中医医院已开展多年,但如何让学习不流于形式?如何让干部、职工及医院真正从中获益?医院在实践中,探索了一套有效机制,如建立集中学习、晨会读报、周会汇报等学习制度,并不断改进完善五项人才培养制度。正因为注重建设学习型组织、创新人才培养、突出中医药特色,才使医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和其他医院一样,郑州市中医院每天早上上班之前也会召开晨会,进行交班,安排工作。但与其他医院不一样的是,学习的制度深入其中,推荐报纸文章成为晨会规定一环,尤其是周一的晨会,医院的值班人员和各科室主任交班时,总要向所有参会的中层干部推荐一两篇优秀报纸文章。刘宝琴说:“医疗单位工作很忙,尤其是临床科室更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我们也是在实践中探索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医院逐渐建立了值班读报机制,并把好的文章、其他单位好的做法等记录、整理下来,分享给大家。这也是时间管理的一种方式。”除了每天的晨会,医院每周一下午的周会同样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一环,周会的参加人员范围更加广泛,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院领导,中层干部、护士长、业务骨干全部参加。

“周会不仅是学习、了解医院动态的过程,更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过程。很多医生汇报提出的想法都让我们眼前一亮。”刘宝琴说,一开始,为了能在制度上给予周会学习以保证,医院规定外出学习进修后必须面向全院总结汇报,否则院长不予报销费用。“这样可以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更加认真、投入、有更多收获;准备汇报的过程就是静下来消化、吸收的过程,要讲出来给大家听,对自己也是个升华;没有去的人,通过分享专业内外的知识、信息,有利于相互合作、提高沟通效率,对管理人员来说也更了解工作重点。随机点评,都认真听,尤其是让有相关联的科室进行点评,让他们的工作得到相关科室的支持和理解。”刘宝琴说,这一学习制度可谓一举多得。现在,大家进行汇报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集体学习、你追我赶的氛围越来越浓,同时也激发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所有参与的人从中受益。

查房是学习的好形式,也是向实践学习的好方式,医院制定了新的查房内容与规范,实行PPT形式,赋予查房的新内涵,成立专家组对每次查房进行考核,确保不走过场,确保参加查房人员有收获。

实施人才培养五大工程

长期以来,郑州市中医院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强院战略,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扶持人才、留住人才上制定了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医院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规划,着力提升业务水平和各项基础管理水平,认真实施“五大工程”:

“师带徒”工程。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理论提升等形式,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制定《“师带徒”计划》,每季度对继承人的德、能、勤、绩进行考核,使“师带徒”真正成为造就新一代中医药名家和实用性人才的一条捷径。

“青苗”培养工程。为促使年轻骨干脱颖而出,制定了《人才青苗培养实施办法》,对新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采取院内培训和院外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用三年时间对其进行系统的中医临床训练,使之具备相应的中医临床处置能力,铸牢中医基础理论,提高中医临床技能。

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医院制定了《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中医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业务骨干,选派到国内知名的院校、医院进修、学习,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目前第一批培养的14名拔尖人才中已有11人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在医院的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西学中”工程。为了强化西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中医临床能力,医院对西医院校毕业的医疗专业人员、护理人员进行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中医基础知识、方剂学。三年来,累计培训达252人次,考核通过率100%。通过“西学中”培训,拓展了西医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理论知识,保持和发扬了中医传统优势特色。

科技创新工程。为了鼓励和支持科研创新,凝聚并稳定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把想干事的人组织起来,形成干事氛围,最终干成事,培养和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郑州市中医院积极开展了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形成了多学科一体化的创新团队大军。为了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专科优势品牌,在院内对临床科室开展了培育专科建设和评审工作。制定《医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办法》以及《院内培育专科建设办法》,邀请省中医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领导以及省级医院知名专家,对医院科技创新团队和院内培育专科进行论证,经专家评议和遴选,并由医院党政联席会审定,确定了脑病和心病2个科技创新团队,3个培育重点专科,3个培育特色专科和3个培育优势专科,每个创新团队投入建设经费20万元,每个院级培育专科投入建设经费10万元。创新团队和培育专科的确立在提高学科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学术技术骨干、提升医院学术地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州市中医院人才兴院的发展战略科学合理、精干高效,极大振奋了医院跨越发展的“精气神”,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医疗水平大幅提升,树立了中医药诊疗服务新标杆,来自全省及周边省份求医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2012年6月,在郑州卫生人才科技工作会议上,郑州市中医院被评为“郑州市卫生人才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心病科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专科并获奖励50万元。刘宝琴说:“这既是我们的规划之一,也是发展中医院的基础措施,我们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以保证其切实落在实处。”

发挥优势提升学术水平

郑州市中医院1995年就已经成为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继而铸就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品牌,2012年又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又决定筹建河南省唯一一家王永炎中医院士工作站,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及其专家团队对医院的中医药科研、临床等相关活动进行指导。为了突出中医药学科优势,医院将专科相对比较成熟的临床科室进行了专业优化组合。脑病专业的脑病科下设脑病一病区、脑病二病区、康复病区;心病专业的心病科下设了心病一病区、心病二病区(ICU)、心病三病区;脾胃肝病专业的脾胃肝病科下设脾胃病区、肝病区等。

通过“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得以彰显,实现了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零的突破。现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其中脑病科是国家 “十一五”重点专科,心病科、儿科是国家 “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2012年11月,郑州市中医院被郑州市科技局获准为“郑州市名医学术思想传承院士工作站”。医院专门制定了《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成立了院士工作站领导小组,同时针对医院脑病科、心病科两个学科,聘请了6名专家担任学科顾问。与郑州市科技局签订“郑州市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项目目标责任合同书”。医院在汝河路院区划出专门区域,建立一个集学术交流、远程诊疗、中医诊疗为一体的名医学术思想传承的平台。

今后,郑州市中医院将通过建立可视化的学术交流平台,院士及其专家团队定期或不定期来站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对医院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在院士专家团队指导下,医院承担并完成一部分院士的项目任务,院士专家团队还将指导医院组织申报一些国家级项目,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学科内涵和学术影响力。此外,郑州市中医院还将由院士团队专家指导医院专业团队做好学科发展规划,明确2~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选派骨干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高端进修,更深刻领会院士学术思想。在王永炎院士指导下,定期组织中医药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或高端论坛,深入挖掘富有中原地域特色中医药疗法。

院士工作站的建立运行,有效通过牵线搭桥,把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引入医院,与郑州市中医药科研团队联合进行中医药技术研发、项目合作和人才培养,为促进中医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型升级创造了新平台。

增强素质惠及民生

刘宝琴告诉记者,中医药特色是中医院的立院之本,医院每年有近百万人次的患者就医,老百姓是冲着医院的中医药特色而来的,发挥中医药生态医疗的特色优势,积极提高临床辨证施治能力,达到诊疗水平优质高效,为百姓提供优质、安全、方便、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是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制胜法宝。

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医院认真研究当前时代条件、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新变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特点和规律,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努力使各种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更加易于接受。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拟定了具体措施:

建设中医健康大讲堂,在科普讲座、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围产保健等几方面对市民进行普及。

与郑州市老年大学合作,举办中医保健学习班,对老年人进行中医常识和技术的培养。

与郑州市总工会合作,为下岗职工举办按摩推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

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的活动。继续基层医院合作,培养基层中医师、中药师,建立专病协作单位,以方便中医药进入基层开展服务。

刘宝琴还特别谈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产业具有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特征,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节约型产业。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有助于生态修复;发展中药产业,有助于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今年全国两会都指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医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让该院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该院下决心要响应这一号召,把中医药事业发展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工作,狠抓落实,全力支持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为促进郑州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付出一份力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