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式“挪假”
算不算真休假?
五一“有点冷”的凤凰是景区改革的镜子
别让“无机会”成为
青年逐梦的绊脚石
产业的维护需要宽容
用行动找回对“红十字”的信任
一张“空”纸?
干部应在
少些院士
墙外开花的遗憾
白领新标准
缘何引发热烈讨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少些院士
墙外开花的遗憾

少些院士

墙外开花的遗憾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施一公,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经引起不小风波。近日,施一公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5月2日《新京报》)

施一公入选美国双院士,让许多人想起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只不过这里的“降”,要改成“择”。在被问及施一公之前落选中科院院士时,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办公室高级媒体官员称,“这个问题得问中国科学院”。在一些人看来,话里有话,这是对中国院士评选的冷嘲热讽。我倒觉得,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复杂,这可能只是一句大实话。

施一公能够墙外开花,入选美国双院士,体现了他的学术成就,说明“金子总会闪光的”。只要抱着公允之心,任何人都会给予祝贺。但并不能就此简单地认为,施一公此前没有能够入选中科院院士,就一定是因为潜规则,甚至演绎成:人家靠学术成就,咱靠人际关系——这一逻辑推理,说服力并不是很强。

这是因为,选院士不是评职称,并没有一个明显绝对的标准。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很难量化,这也决定了,院士评选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偶然性,甚至差错性。并不排除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某人的水平很高,但阴差阳错并没有被选上;某人水平不怎么样,却浑水摸鱼一路过关。而且,不同评选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一定差异性。那种简单地认为,当选了美国院士而落选中国院士,就一定有内幕有交易的观点,是在不同的院士评选之间制造差异。

不宜对施一公墙外开花过度演绎、轻易逼宫,但积极的反思还是必要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科研体制存在不少问题,博士不搞科研,宁可去教中学;院士墙内不通,只能当外国院士……舆论的焦虑不安,指向的正是中国科研领域存在的拉关系、走后门、行政化、官僚化、论资排辈、近亲繁殖。2010年,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曾在《科学》杂志上联合撰文,批评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有必要深入思考,今天中国的科研,存不存在施一公和饶毅当初指出的问题?中国的院士评选,存不存在舆论一直怀疑的不公不平问题?最终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墙外开花未必就是墙内不行,但这终究是一种遗憾。如果说是因为拉关系、走后门、行政化、官僚化、论资排辈、近亲繁殖,而造成的墙内开不了花,更是一个悲剧。这些科研乱象,会害死人才、害死科技、害死创新、害死未来。当前,有必要对中国科研机制以及院士评选机制,来一个全面的讨论:中国科研以及院士评选到底存不存在不公以及人为操纵的问题?

少些院士墙外开花的遗憾,墙内墙外一起开花,更是我们想看到的。一个充满着潜规则,存在着大量问题,而又失去改革勇气的科研领域,是没有希望的,也支撑不起中国梦。 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