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东风风神新H30 CROSS出彩上市
二七区救助站服务扩容
近20万元悬赏,网友快快全城搜罗
上海大众斯柯达
Rapid昕锐震撼上市
二七区地税局
四举措提升税收管理
开封市H7N9
患者康复出院
14条公交线路调整
惊牛撞伤数人
特警将其击毙
一季度我市生猪
养殖利润下滑
高尔夫中国精英赛
郑州站完美收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提供就业信息 组织技能培训
二七区救助站服务扩容
引导积极生活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担保助其就业
找到工作的受助人员李刚与救助站工作人员道别。

本报记者 安群英 通讯员 魏薇 王莉燕 文/图

不让流浪乞讨人员露宿街头。自去年冬天,郑州市启动关爱行动,按照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对街头乞讨流浪人员进行积极主动的救助,各区成立了相应的救助站,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站等。昨日,记者来到郑州市最大的区级救助站——二七区救助站探访,了解到救助人员实施的“变送为用”的救助模式,让这里的许多人开始了新生活。

入住人员学技能

二七区救助站采取“以工代训”的方法帮助入住人员找合适的工作。针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受助人员,根据每个人的年龄、特长、技能等特点,帮助他们联系用人单位,尽力帮助其找到想干的活儿。除了提供就业信息之外,救助站先后组织6批12人到辖区敬老院、老年公寓学习护理老人、刷碗、消毒等知识;组织5批19人到嵩山路工地学习木工、油漆工、泥瓦工等技术,同时引导他们到社会谋取就业机会。

张天有、孙强等人到老年公寓时,最初只会干些打扫卫生的杂货,现在已经掌握了消毒、护理、水电等技术;赵红学、王长友、袁传启等进入嵩山路工地时,最初只会干杂活、力气活,通过自己努力和师傅的指导,现在已渐渐学会了木工、油漆工、泥瓦工。当二七区救助站对就业人员进行回访时,王长友两眼含泪地说:“感谢你们为我介绍的工作,我现在当上了油漆工,一天能挣100元钱,生活有盼头了。”

引导积极生活观

“部分受助人员情绪低落,对于自己的人生和前途毫无目标”。针对这种消极情绪,救助站采取逐个谈心的方法,以爱护和尊重受助人员为准则,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和目标理想的重要性,重新燃起生活热情。

现年63岁的李宝玉是二七区西工房人,由于家庭原因,14岁开始流浪街头,年轻时虽然也干过各种工作,终因老无所依而流浪街头。多年的流浪沾染一些不良习性,进站初期情绪低落,经常和站内其他受助人员发生冲突,有时还出言辱骂工作人员,拒不遵守站内规章制度。

站里负责人坐到其床头与其促膝长谈,耐心细致地劝解和分析,三个月后,他像换了一个人,性格变得开朗,个人卫生和内务也打理得井井有条,有时见到站内一些杂活也抢着去干,3月28日,李宝玉联系到了一份徐州师范学院的厨师工作,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离开了救助站。

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受助人员李刚,男,41岁,焦作博爱人,来郑4年,由于腿脚有病,冬天无法正常行走。4月6日,救助站帮他在嵩山南路百姓广场找了一份门卫的工作。 受助人员赵广通,78岁,有轻微老年痴呆症,工作人员从衣着判断他可能是走失老人,通过和派出所、街道、社区多次沟通协调,在其入住7天后,他的儿子将其接回家。受助人员郭栋,男,16岁,开封金明区人,初二辍学在家,由于和家人闹矛盾,一个人赌气来郑州玩,身上没有带钱,晚上到救助站里求助,工作人员立即为其安排了床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心理沟通,郭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救助站的电话向家人报了平安道了歉。

提供担保助其就业

漯河郾城区人田建军,男,43岁,家中有父母、妻子和12岁的儿子。去年10月份来郑打工,由于身份证丢失,只能三五天干一个零工,由于没有挣到糊口的钱,去年春节没有回家,救助站决定为其出具担保证明,使其尽快择业。今年3月9日,田建军在嵩山路的一个建筑工地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泥工,月薪2400元。

人们常常会认为,救助站的工作就是管管吃喝,或者将受助者护送回乡而已。可有的入住人员无家可送,有的是送走了又来,调查中发现,二七区救助站里的留宿人员中有40%属于外来务工人员,35%属于流浪乞讨人员,25%属于拾荒人员。这些人员中有部分是属于年龄不太大且有一定的务工能力,救助站尝试着采取“变送为用”的办法来安置分流他们,帮他们找工作谋生路。

据二七区民政局局长苏连成介绍,二七区救助站自2012年12月14日建站以来,已经连续接收被救助人员9324人次,安置受助人员18批215人,转送回乡28人,送医救治28人,站内留宿人员已由原来的120多人减少到了现在的三四十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