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玉诺与五四运动 王予民 徐玉诺先生,一生都是坚定的爱国者。他在青年时期,就怀着满腔热情,投身于五四爱国运动,投身于这场政治风暴,为他此后服务于民族大众,发展文学志趣,进行新文学创作,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徐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写过一份《自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1915年(其实应为1916年——引者注)考入开封河南第一师范,官费苦学。五四运动起被同学们选为代表,又被选为学联理事。在开封运动罢课、罢市、检查日货,开办民校十一处,运动官印所职工罢工,连夜印传单。1920年春,学联被赵倜、王幼桥收买分化,在徐府坑设同志会,搅乱学联,我愤不欲生,乃写小说《良心》在北京《晨报》上发表,从此在文学上有生(兴)趣。” 徐玉诺参加五四运动的具体情况,他在开封省立第一师范的同学,也有记述。李茂永先生1919年入校,比徐老晚三届,当时开封师范是五年制。李茂永曾在《关于河南省立第一师范流血惨案的补充回忆》中说道:1920年10月21日,日本驻珲春(中国东北吉林边境的一个县——引者注)领事馆遭火灾被焚,日本却借口说是中国反日分子所为,即派兵侵入吉林边境,全中国人民对此极为愤慨。“开封学生闻知,学生联合会作出决议:电请北京政府派兵驱逐日本侵略军,收复失地;各校组织宣传队,讲演日本侵略者罪行,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共同对敌”。有一个情况需加说明,当1919年五四运动初起时,开封民众已开始抵制日货,逐渐形成共识。可是到了1920年秋天,开封仍有个别奸商或明或暗地销售日货,这些奸商当中,以马道街永和百货店和大纶绸缎庄最为嚣张,常常抗拒爱国群众的检查,因为这两个大商店都是河南督军赵倜出资开办的。珲春事件后,部分学生曾去督军公署请愿,要求严惩这两家奸商,未获结果。于是“经过短暂酝酿,各校代表又在学生联合会开会,决定11月23日上午9时集合在第一师范大操场,出发游行示威,到督军公署请愿”。“督军赵倜得知学生们又要请愿时,极为恐慌,立即通知各中等学校校长劝阻学生,又饬令警察局,派警察把守各校大门,严禁学生出校”。 学生们并不理会反动当局的指令。“到11月23日上午8点半钟,(一师)各班代表通知全体集合,总领队是徐玉诺(当时名徐守信——应为徐言信——引者注)、关朝彦,他两个是参加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全体学会集合好后,走到后门口被警察挡住。总指挥据理交涉,说是要到我们自己学校的操场上,为什么不让去?警察不让步,同学们高喊冲呀,向前拥去。警察用棍棒大打出手。同学们实行反击,但赤手空拳敌不过棍棒,混战约十几分钟,学生受伤者20余人,重伤3人,徐玉诺是其中之一。这是自五四运动后,河南空前未有的流血事件,不仅震动了河南,也震动了全国”。 惨案发生后,督军赵倜更是变本加厉,下令立即解散学生联合会和国货维持会,并下令开封全城戒严。这年12月6日则下令“提前放寒假,限学生三天内完全离校”,并派警察到各学校强迫学生出校。 查徐老小说《良心》的写作日期:这篇小说刊于1921年1月7日的北京《晨报》副刊,文后注明的写作日期,为1920年12月4日。这与李茂永记述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流血惨案发生的时间颇为相近,此篇小说当是这次学运失败后徐先生的愤慨之作。小说控诉了丧尽天良的人,文中虽然主要描写的是一个昧良心办案、只想发财的律师“罗子客”,但看其写作背景,不难想见,作者所影射的很可能就是当时制造流血惨案的反动军阀、督军赵倜。徐先生好友、开封师范时期的同班同学罗绳武先生,当年在我和谢照明合写《诗人徐玉诺》一文时,对我们很支持、很关心,同时给予了许多指导和帮助。他在1980年1月24日给我们的来信中,曾谈到徐先生五四时期思想上的几个要点。他说:“玉诺在当时的开封师范,有三方面影响较大: “第一,反帝; “第二,反古文(或文言文)。作白话文和白话诗; “第三,反封建。作白话文也是反封建的组成部分。它的具体内容是男女社交公开,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婚姻自主。” 罗绳武先生谈的这三个要点很重要,我们谈徐玉诺五四时期的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他领导同学们上街游行示威,喊口号,搞讲演,印发传单这些方面,要注意他对封建思想的抨击,以及他开始尝试的白话诗文的创作,他后来发表的小说,有多篇描写到妇女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如《骆驼家》、《一个不重要的伴侣》、《晋家媳妇和任花婆》,等等。 不难想见,徐玉诺先生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就在五四运动期间。而他井喷式地写作,则是在学生运动失败后。1921年上半年,徐先生在开封师范上学的最后半年,作品一发而不可收,正式进入了新文学创作阶段。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