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功夫在“字”外

陈鲁民

近日,邂逅一“著名”书法家。他递给我一张名片,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写着各种头衔,多以“世界”、“全国”、“华人”开头,很是吓人,而且,不是主席,就是副主席,最次也是常务理事。但看他留下的“墨宝”却很稀松,既无特色,也无章法,虽然我嘴上啧啧称赞“好字、好字”,心里却极不厚道地评价说“业余水平而已”。

看了陕西书协的一条消息,我才知道,字写得不咋样头衔却很多的主,原来大有人在。近日,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换届领导班子名单公布,除去2名兼职秘书长,该协会新选出的主席、常务副主席、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以及秘书长加起来一共52人,另有10名副秘书长,协会领导达62人,其中不乏在职及退休政府官员。有网友调侃说“往书院扔一个砖头就能砸到三个主席”。

当然,陕西书协也并非“一枝独秀”。在河南,省书协拥有名誉主席8人、顾问11人、主席1人、副主席18人的强大阵容。在山西省书协,名誉主席5人、顾问11人、主席1人、第一副主席1人、副主席18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7人。相比较而言,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团要“精干”得多,但也有包括秘书长、副秘书长在内共有领导19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14人,名誉主席1人。

干吗这么热衷于当书协主席、副主席?原来,人家也有小算盘,书法家“挤”进主席团名单,除了出名有面子外,还因为“头衔”会对作品价格产生影响。据了解,省书协副主席的四尺作品一般5000元左右,当上书协主席以后,作品就可能上涨到两三万元。

于是,昔日的美谈,如王羲之练字,把一大池子的水都染黑了,人称“墨池”;怀素练字,写坏了的笔头堆积如山,号曰“笔冢”,都被淡忘了。书法家练不练字,下不下苦功,都不重要了,只要能争来主席、副主席头衔,能报上有名,电视上有影,就能大把挣钱。这就叫字因人贵,或曰功夫在“字”外,无怪乎这些年书法界并无大突破、大繁荣,而“著名书法家”却满天飞,主席、副主席“大扩军”。

平心而论,功夫在“字”外的现象,绝非书法界的绝无仅有,其他文化行当里也不乏其人。譬如说,有些诗人是“功夫在诗外”,无心写诗,有意炒作;有些画家是“功夫在画外”,画技不精,钻营有术;有些演员是“功夫在演外”,不去提高演艺水平,却对“潜规则”情有独钟;有些作家是“功夫在书外”,不屑卧薪尝胆,梦想一夜成名,其共同特点是:浮躁虚荣哗众取宠,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欺世盗名虚张声势,不务正业不学无术。

说到作家的“功夫在书外”, 前些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经常收到一些中国作家的来信,请他推荐评选诺奖,并有一个山东的文化干部送他字画,称可以不要奖金,只想要名誉。这位胆子够大,脸皮够厚,在他看来,“火到猪头烂,钱到公事办”,世界上就没有花钱摆不平的事,只可惜人家不吃他这一套。

反观2012新科状元莫言,这辈子除了写书还是写书,闷着头一写就是几十年,孜孜矻矻,苦心孤诣,没有轶闻,没有花边,生活低调,谦恭单纯,一再自称是个“会讲故事的农民”, 既不擅长旁门左道,也不会走终南捷径,却中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头彩。

莫言的成功再次表明,文化人还是要靠作品说话,不下苦功夫,没有真学问,拿不出精品佳作,即便你挂着“世界书法协会主席”、“宇宙作家协会主席”的招牌,也没人买你的账,功夫在“字”外那些花样,或会暂时吓人一跳,但终会原形毕露,给世人留下笑柄。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