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临时夫妻
不具有普遍性
从刘铁男落马
看“中国式反腐”
该教会孩子不要对老师绝对服从
那些走向“幼儿园”的大学
少年弑父杀姐让人情何以堪
打破
“铁饭碗”
有损公信力
文学“畅销榜”:
轻还是重?
珍视我们自己的信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那些走向“幼儿园”的大学

大学宿舍前一场浪漫的庆生日烛光晚会,被突然从天而降的保安踢场,继而几盆冷水将蜡烛浇灭——没有了星星之火的校园,终于安全了!这就是西安某学院12日晚发生的一幕。

“点火—危险—灭火—安全”,这几乎就是校园管理的一种固化逻辑,在安全的帽子下,只要是火,管你是熊熊烈火还是微微烛光,都好比染了禽流感的鸡——格杀勿论。

处理的确简单了,应对的确粗暴了,可是只要初衷是正义的、高尚的,手段嘛、方式嘛,情有可原——这还是一种荒唐的逻辑。如果这样的逻辑无比正确,那么它完全可以延展开来:为了防止复旦大学桶装水投毒悲剧发生,全校禁止使用桶装水;为了防止学生跳楼自杀,窗户一律焊死;为了防止学生在网上看成人片、沉迷游戏,宽带一律减速甚至断网……不要说这样的荒唐只是想象和推理,这样的荒唐常常在现实中上演。

“保安不懂浪漫的爱”,这种不懂的背后正是那些固化的逻辑格式化了他的大脑,在“安全”的正义旗帜下,踢场、浇水、扼杀浪漫……都似乎变得有理。见微知著,烛光晚会被踢场不过是某种逻辑的结果,只要这种逻辑没有弹性、缺乏人性,“安全”、“秩序”这些高尚的字眼都可能生出荒诞的孩子来。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光是面积大、楼房高、知识多这些表象,更在于精神之开放、文化之多元、气质之包容,在于校园治理者对学生的尊重与宽容,在于校园管理方对学术自由和创新氛围的呵护与培养。一言以蔽之,那些把学术奉为天条、把教授学生奉为主人的大学,方配得上大学之“大”;那些把整齐划一的表面秩序、千篇一律的物理稳定看做最大成就的大学,已经背离“大”字,走向了侏儒化。

如果今天这所大学把“烛光晚会”看成洪水猛兽,明天那所大学对一堂公共课如临大敌,后天又一所大学把学术自由谈贴上离经背道的标签,那么,用种种尺子来衡量限制的大学,精神本质而言,不过是一所成人云集的幼儿园而已。 华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