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 嘉宾1/2013-05/19/06/2013051906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更多人了解郑州航空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更多人了解郑州航空港
——访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团长艾德和
艾德和

本报记者 成燕 刘俊礼 文 唐强 图

一身灰色西装,高大魁梧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眼睛。昨日中午,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团长艾德和被记者团团围住,从对郑州的印象说起,他开始侃侃而谈。

“我是第二次来郑州,因为第一次来郑州对这座城市印象非常好,所以就特别喜欢来这里。我听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郑州是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非常愿意把郑州航空港介绍给更多外国企业,吸引他们来郑州投资兴业。”艾德和对郑州经济发展一直非常关注,言谈中表现出对这座古都的热爱。

在谈到如何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时,艾德和着重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可以到欧洲举办巡展,让更多国际人士了解郑州航空港;二是可以多学习国外城市成功发展经验,比如可以到欧洲一些航空经济发达城市,深入挖掘它们发展临空经济的经验,开拓自己的思路,探索出郑州发展航空产业的新路子。

“在城市化进程中,每个城市都在试图找寻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就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们期待着,更多人来关注郑州航空港的发展,也会向更多朋友推介它。”结束采访时,艾德和满怀信心地说。

郑州航空港敲开世界投资河南的大门

——访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孟克文

本报记者 成 燕 文/图

昨日中午,中部六省与跨国公司代表恳谈会上,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孟克文不时被人团团围住,六省代表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寻求合作意向。

孟克文堪称中美两国政经领域专家,此次他带来美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最新动向。他说,河南区位优势突出,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突破口,是河南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为全球资本提供了一块肥沃的土壤,为海内外企业家搭建了一个平台。

“过去,美国企业家投资的流向目前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供应链和服务链。”他告诉记者,对于美国跨国企业来讲,伴随全球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河南乃至中部地区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大家对自然资源开发、信息业和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非常感兴趣。他还指出,中国中部地区实现大规模地利用外资仍然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外国投资者需要去发现更多的商机和投资回报。

“中部地区河南率先提出建设航空港,无疑对于外商投资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发挥河南现有优势,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吸引更多外商参与到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来。”结束采访时,孟克文总结说。

郑州银行冲击第一方阵指日可待

——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

本报记者 宋建巧 文 宋晔 图

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的刘煜辉,在被问及对河南金融业发展的感受时,却“解剖麻雀”,不提大环境,将话题放到了郑州银行上。

“我有切身体会”,在郑州银行担任监事的刘煜辉从自身感受入手,解读河南发展速度。刘煜辉刚到郑州银行任职时,银行总资产只有500亿元左右,短短两年时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整个郑州银行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每年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都在40%到50%左右。

“这是一个很快的速度”,可喜的是,不光资产规模在增长,各项经营指标改善也非常明显,“我刚来的时候,郑州银行各项不良贷款和历史包袱比较重,在全国100多家城市银行中间,可能也就是个中下游”,而对于去年该行的各项经营指标状态,刘煜辉用“非常靓丽”一词来评价。

“《银行家》杂志每年都有一个全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比,以2012年郑州银行的业绩来看,今年很有可能冲击到第一方阵队列中”,刘煜辉对郑州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很自信。

河南金融业已驶入快车道

——访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仇万强

本报记者 宋建巧 文 宋晔 图

仇万强在河南任职期间,恰逢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

“我认为,目前,河南的经济和金融业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鉴于我省GDP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直接和间接融资额逐年增加,仇万强抛出观点,“当前河南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快车道。”

仇万强从中国银行河南分行在我省的发展为例,对我省经济和金融发展速度给予充分肯定。据他介绍,该行去年全年发放的贷款新增额为212亿元,创造了新的纪录,到今年4月末,新增贷款额已达185亿元,“从我们中国银行在河南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河南金融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我省金融企业来说,有何意义?仇万强指出,借助这次契机,金融企业会在这场金融发展大潮中得到有效锻炼,走上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道路,他信心满满地指出,“金融企业,将会在新形势下飞速发展,为河南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围绕三“中”服务河南

——访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文 宋晔 图

作为去年刚刚进驻河南市场的华夏银行,掌舵人樊大志充满深耕河南的壮志。

樊大志说,助推中原发展,既是华夏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华夏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国内一家年轻的股份制银行,华夏目前在中部六省都设有经营机构,近几年,华夏业务在中部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东部。为了更好的服务中部发展,华夏从产品配置、信贷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均做了相应调整,就是为了更好适应本土文化,融入当地经济。樊大志说,2012年6月,华夏在郑州设立分行,不到一年时间,就在河南投放了近200亿贷款。谈到今后在河南的战略,樊大志表示,将重点围绕三个“中”做文章,一个就是中小企业贷款,这将是华夏在河南的主打客户群;其次为中等收入人群,而且是当地收入水平基础上的中等收入者;最后是华夏的信贷资源配置、机构资源配置,将重点向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中西部倾斜。樊大志说,当前,河南正在实施几个国家级战略,包括中原经济区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落地等,这不仅是河南的机遇,也是华夏的机遇,华夏将积极投身到河南的建设大潮中,为当地经济发展增砖添瓦的同时,也实现自身飞跃。

建设航空经济要把握好规律

——访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葆

本报记者 宋建巧 文 宋晔 图

因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缘故,作为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建葆一进场就吸引了太多关注的目光。

作为去年刚挂牌成立的新公司、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主体之一,要把实验区变成全国航空港经济的先行区,“任务很重,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刘建葆首先表示很有压力。

“要做好建设,首先研究好航空港经济的内涵,把握好其发展规律。”刘建葆认为,建设航空港经济,最明显的一个规律,就是要做好机场建设和航空运输业,航投早在建立之初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去年9月份,该公司已经和南航签署了合作协议,南航河南分公司经重组后已建设成为一个基地公司,为航空港经济建设安装上了新引擎。目前,该公司正积极谋划和知名公司合作在河南成立外运基地公司,继续壮大这一团队。

“其次,还要做好整个规划,包括具体业务上的高端规划。”刘建葆认为,业务未动,规划应先行。鉴于航空港区目前的建设情况,他提出要在规划上对产业集聚和布局、产业链的发展给出很好的设计,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形成合理集聚,地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证券机构要坚持改革创新

——访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菅明军

本报记者 宋建巧 文 宋晔 图

作为我省唯一一家总部在本地的证劵公司,中原证劵股份有限公司为我省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我们的核心业务是投资银行业务,在资本市场帮助企业上市,帮助企业发债进行融资”,菅明军介绍,去年一年中原证劵为我省企业和地方政府募集资金超200亿元,其中股权融资130多亿元,占全省股票融资总额的67%,为企业债券融资60多亿元,占全省债券融资总额的一半多。在去年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在市场低迷,全国证劵行业利润整体下滑17%的情况下,中原证劵去年经营情况却逆势上扬,实现利润增长97%,今年前4个月,利润增长也已达到46%。

列举出这些数字,菅明军只为说明一点,证券机构要想实现健康、持续发展,“要靠改革、创新、转型实现”,中原证劵去年的成绩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菅明军也看到了证劵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将充分利用好金融工具,在各个方面为促进中原经济建设服务。”

樊大志

刘建葆

菅明军

孟克文

仇万强

刘煜辉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