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网首批特约评论员献策“胡辣汤”栏目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网首批特约评论员献策“胡辣汤”栏目

河南省委宣传部网宣处处长刘国明:中原网提供平台,要把握方向;网友、评论员们要说真话,创特色;政府部门,要有胸怀,有肚量;专家教授们,多批评多指导。

河南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李健伟:要想搞好“胡辣汤”网站的评论,第一是一定要有策划;第二是队伍的建设,除了评论员、网友等,还要有各个方面的专家、政府工作人员,要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第三就是要密切贴近郑州市的建设,要本土化。

郑州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教授董广安:如何做好“胡辣汤”评论频道?首先是队伍的建设,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其次,一定要有活动,活动能够凝聚人心,扩大影响力,让网友逐步形成点击的习惯,同时也要把握好尺度;另外,责任心要强,不能出现不该出的错。

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柏中新:中原网依托于诸位评论员,网络评论频道会办得很有深度、很有质量,依托于网络评论频道的做大、做强、发展,大家也能够为郑州的发展增添更多正能量。

郑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宣传处处长张红治:“胡辣汤”评论是一个尝试,网络有无国界、互动性强、海量、迅捷的特点,中原网可以把评论快速推出去。“胡辣汤”评论还是要靠众多评论员的积极参与,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焰:对于热点问题要及时作出评论,把本地话题放大到全球,思维不要太局限,注意差异化、深度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也要注重评论与跟踪,做评论中的评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金真:网络要考虑如何发挥无国界无地区无地域的优势,同时,对于不同的受众分层,一个是草根,一个是懂网络的知识阶层,还有年轻人,要有更多的正能量去引导。

《东方今报》评论部主任夏继锋:网站的评论,要有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可以针对某一个话题做反复、滚动式评论。

《南方都市报》评论员孙旭阳:评论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地方网站的评论优势是快,写得快、审核快、发表快,传播量大。网络评论要做好本地化,侧重民生。

《河南商报》时事评论部主任王攀:“深评论、冷思考”,网络评论要考虑通过信息的整合,对一件事情从最初的开始到现在,并把事实抽离出来,排列组合,推出结论,让结论更扎实。

郑州电台新闻广播总监付天:广播和网络要扩大影响力,必须走媒体融合的道路,通过平台扩大影响力。另外,地方评论要注意吸引市民开口,平台做好把控。

《郑州晚报》评论员李记:对于“胡辣汤”评论中每天的评论内容,可以精选一些短的、精悍的放在报纸上,和晚报合作,开设一个类似微评论、微新闻的板块。

《凤凰周刊》记者杨桐:网络的优势在于时效性和互动性,在发生重大事件时,“胡辣汤”评论可以结合微博的优势,一定要迅速及时。中原网拥有自采权,可以结合评论对新闻事件进行扩展跟踪。网络不受版面限制,可邀请专家、知名评论者开设访谈,对一个事件、现象、学科专业进行常识性的科普。

安阳电视台评论员、《东方文化周刊》专栏时评作者李东晋:网络评论除了本地化以外,还要继续深化,更加亲民,在表达形式和选题上要更贴近地气。走亲民化形式,深入挖掘身边的人和事。

时评人、曾担任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乔志峰:网络评论要注意几点战术细节,领导要有较大的支持力度;通过举办活动提升影响力;建立合理的稿费制度;把握发稿尺度,合理安排发稿时间。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毛固堆二中教师黄齐超:网站评论比较及时、自由宽松、灵活,另外草根性强,一般媒体的评论都有专门的评论员,网站评论会吸引更多的“草根”参与。

本报记者 安群英 李瑞蕊 整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