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临颍:“舌尖上”的产城融合新区
把握机遇 借势发展
河北石家庄调研组考察集聚区建设
湖北随州考察组前来参观考察
畅游“路宽景美”靓画卷
上级关注
czhb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把握机遇 借势发展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功能配套服务区建设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又是一年春好时。2013年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新郑与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融,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更加激发了63万黄帝故里人民的无限憧憬和追梦动力。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面积415平方公里,将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规划已经明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高端航空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绿色智慧航空都市”。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战略的大盘中,新郑处在哪一个位置?又将会充当怎样的角色?

新郑市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融,拥有紧临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可为其提供基础支撑;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与其产业互补性较强;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可提升其文化软实力;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可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态生活环境。新郑需借助航空港经济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积极打造航空港经济区功能配套服务区。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就是通过大力发展与航空运输紧密相关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等航空关联产业,吸引尖端科研、总部经济、仓储、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集中布局,在机场周边形成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周边地区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产业协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内陆地区探索走出一条发展航空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之路。

面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新郑应当如何借势发力,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共同发展?

新郑需要继续深入实施融入大郑州、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与航空港经济区配套、为航空港经济区服务的产业,构筑“1+9”发展格局。即:以“郑州航空港”为龙头、为主体、为产业核心区驱动器,同步规划建设商务居住区、龙湖林果业基地、宜居生态区、商贸物流园区、原生态红枣种植区、航空经济产业发展拓展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9个功能配套区域,推动新郑与航空港经济区在生产、生活、生态上“三合一”,把新郑打造成为航空港经济区的空间拓展区、产业对接带、休闲后花园。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河南发展之路上的新起点、新机遇、新征程,更是新郑借势发展的重大机遇。一位专家充满诗意地说:“中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我们希望今天的郑州能够成为新兴航空工业‘丝绸之路’的又一个起点。”

“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力量。尽管航空港区这个概念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实施起来还有不少困难,但是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一定会做出精彩纷呈的事业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