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集聚产业新优势 绘就发展新蓝图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人文宜居现代产业新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
构建人文宜居现代产业新城
豫联工业园区
厂房
社区
豫联园区一角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周军建 文/图

核心提示

5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严陆光、赵忠贤、甘子钊、周孝信、顾国彪、李立浧、周远、程时杰等8位院士领衔的24位知名专家咨询团齐聚巩义,考察了该市豫联产业集聚区中孚实业公司承担的我国“863”计划重点课题“高温超导直流输电电缆”项目,一个项目能够同时引起8位院士的关注,在我省,乃至全国也是罕见的。

何以能引起8位院士的关注?依托铝加工产业和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来的豫联产业集聚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是怎样成功转型打造千亿级铝产业基地的?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进这个巩义小镇。

中国铝业

第一方阵

2012年,集聚区实现全部销售收入183亿元,税收7亿元,主导产业电解铝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9%。豫联产业集聚区范围包括站街镇20个行政村,驻地人口10.9万人,目前,集聚区建成区面积5.9平方公里。集聚区拥有90万千瓦配套电力装机容量,年产80万吨电解铝及铝加工产品、15万吨碳素;拥有投融资平台1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两家。铝及铝加工产业规模、装备水平、科技研发能力稳居中国铝行业第一方阵。

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涵盖站街镇所有村庄,地处巩义市东北部,地处郑洛工业走廊中心地带,紧邻巩义新城区,南依嵩山,北靠黄河,连霍高速、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

2008年初巩义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豫联园区管委会,同年12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2012年12月经省发改委批准,将原巩义高新技术园区纳入豫联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扩区后集聚区总规划面积18.33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东区重点发展铝加工产业,西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业。2013年3月,根据郑州市委理顺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管理体制的有关精神,巩义市委决定将豫联管委会与站街镇进行融合管理,成立豫联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全面负责豫联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

豫联集团撑起半边天

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煤、电、铝及铝深加工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际企业,现有总资产273亿元、员工16000余人,拥有100万吨以上铝及铝加工产能、配套90万千瓦电力、15万吨碳素、300万吨原煤的产业规模,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目前,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85位,在河南企业100强中排名第15位,是河南省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的五大铝加工集团之一。

目前,公司正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建设的6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特种铝材项目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是河南铝工业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采用目前国际上最为成熟的“1+4”热连轧工艺,设备全部采用国际一流加工设备,产品设计为20万吨易拉罐体料及涂层罐盖料、10万吨印刷版基及电子产品版基材料、10万吨高端铝箔坯料、15万吨汽车板体材料、5万吨大型储罐、船舶等领域中厚板。“1+4”热连轧项目第一个热轧卷于2012年12月成功下线,配套冷轧项目将于2014年全部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上装备水平最高的铝加工生产线。同时,公司大力实施资源战略,上游持续整合煤炭、氧化铝资源,与大唐电力合作筹建2×600MW机组,下游加快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不断增强国际综合竞争力。

4月9日,中孚实业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联手,在大容量超导电缆研制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该公司360米长、载流能力达10千安的高温超导直流输电电缆示范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该条电缆是目前世界上传输电流最大的高温超导电缆,也是世界首条实现并网示范运行的高温超导直流电缆。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条电缆于2012年9月26日投入示范运行,已经安全、可靠地为中孚实业公司电解铝生产线供电7个多月,与相同容量的常规电力电缆相比,该条电缆可节能65%以上。

该条电缆在目前世界上最高端的“1+4”热连轧铝合金材料生产线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容量超导电缆研制方面又一次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肖立业说,该公司成功投入运行的高温超导电缆,将对中国乃至世界超导电缆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豫联集团实施的国际合作环保示范项目,两年前就被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伙伴计划确定为20个旗舰项目之一,是中国唯一入选的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

产城互动推进新型城镇化

豫联产业集聚区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千方百计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社区建设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集聚区开发模式,探索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的新机制、新办法。着力引进国内大型企业,从土地开发整理、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厂房建设、特色产业引进等方面全方位参与集聚区建设。结合全域城镇化,出台鼓励政策,实施区内村庄整体搬迁,引导人口分别向新型社区、镇区、市区梯次转移,实现产业和城镇的统筹发展、豫联产业集聚区与站街镇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人文宜居的现代产业新城。

据了解,张茂军和冯爱荣居住的凤鸣社区位于站街镇寺沟村,村委主任钟兆升介绍,寺沟村有460多人,原来居住在一个水沟的两侧,生活条件特别差。全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靠种地为生,现在全部搬进了社区这7栋家属楼里,村里除外出经商的部分外,有100多人到豫联集团当工人了,每个人月收入都在1000元到2000元。

站街镇寺沟村紧邻豫联集团厂区,全国500强之一的豫联集团是集聚区最大的企业。寺沟村是个小山村,400多口人,过去守着荒山秃岭,日子过得很是清苦。而豫联集团要扩大规模,建设新的生产线,却苦于没有用地指标,2010年前后,寺沟村就超前规划,在靠近高速路口的地方,规划了20亩地的凤鸣社区,七幢楼拔地而起,全村400多口人全部入住,而腾出来的100多亩土地,现在已经建设成了铝精深加工车间。

凤鸣社区是豫联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搬迁安置的第一个工程。据了解,豫联产业集聚区按照城市标准高起点规划,将站街镇20个村,全部整合为多个新型农村社区。搬迁集聚区规划范围内的多个村庄节约土地8000余亩,节地率超过60%。目前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980人。对于从业人员,豫联产业集聚区给予培训、社保、医疗等公共保障服务,并配套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公租房等,使之享受到城乡均等服务。

“住在这里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村委主任钟兆升自豪地说。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是巩义市打造国际水平千亿级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集聚区将结合工业特点和优势,坚持适度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全面提升集聚区铝工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巩固和提升集聚区铝工业在全国的地位,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铝冶炼和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具有国际水平千亿级铝及铝精深加工工业基地”。

据豫联产业集聚区副主任曹明勋介绍,目前,巩义市已将12.1平方公里、仅有5个村的产业集聚区和与之毗邻的站街镇进行深度融合,区、镇同步规划发展,现在豫联产业集聚区已经扩大至20个村。新的杜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豫联产业集聚区生产性、生活性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了从工业集聚区向产城融合区的转型升级。

相信站街镇还会有更多的农民会像张茂军一样,进入企业,住进楼房,享受到新型城镇化为农民带来的实惠。

一区多园

齐头并进

“彩电,冰箱,洗衣机样样齐全,还有双气(暖气和天然气)上楼,住着比城里人舒服!”昨日上午,在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凤鸣社区张茂军的家,65岁的张茂军的老伴冯爱荣谈起现在的生活很是满足。这是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借助园区与站街镇深度融合的有利态势,紧紧抓住全国产业转移的宝贵时机,以招商引资为引领,以项目实施为目标,全面推进村庄搬迁,促进人口向城市转移,实现产业和城镇的统筹发展、豫联产业集聚区与站街镇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人文宜居的现代产业新城。

据豫联产业集聚区副主任曹明勋介绍,集聚区将按照“三规合一”、“四集一转”的要求,结合集聚区的历史和现状,围绕“提升铝园区、盘活高新区、发展新片区、改造中心镇”的思路,打造“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一是依托豫联集团、天成彩铝等龙头企业,以“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为目标,拉长产业链条,建设铝精深加工园区;二是依托站街镇“机械之乡”的基础和优势,实施政策引导,注重科技和市场创新,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园区;三是依托恒星科技、中原新材料等项目,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高科技项目,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四是依托紧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建设集物流和商贸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园区。

今年,集聚区全力推进已开工的中孚30万吨铝精深加工、中原新材料、威佳汽贸城、科泰莫来石等项目建设,支持引导恒星公司选优选准高科技新项目,积极促使天成彩铝、大唐巩义、杜甫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

另外,豫联产业集聚区紧紧抓住全国产业转移的宝贵时机,瞄准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以招商引资为引领,创新方式,创新载体,积极谋划和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财政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近期着重抓好已有意向的福建奋安集团铝型材科技城、北京中逢昊投资公司纳米碳新材料、吉林长山集团杜甫机械、郑州鑫泰集团诗圣大厦商务中心等项目的引进。

点评

遵循产业规律

赢得发展先机

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 杨建国

资源禀赋是一把双刃剑,过度依赖是负担,科学开发巧用就转换成了发展优势。

豫联产业集聚区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将高端化、终端化和高效益作为招商引资的选择标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拉长产业链条为发展重点,招大引强激发磁石效应,走出了一条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之路。

技术升级,产业延伸,豫联产业集聚区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有机结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企业快速发展的翅膀,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紧紧抓住产业转移机遇,强化基础,积极承接,瞄准产业链终端产品加大招商力度,既顺应了产业发展规律,也开拓了市场,赢得了发展的先机。

“扩内需、创优势、解瓶颈、惠民生”,这一切目标都要靠发展来实现。对以资源开发为产业特点的城市来说,加快发展方式抓变显得尤为关键。豫联产业集聚区以项目带动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撬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持续的动力,不仅弥补了短板,突破了制约,甩掉了包袱,也闯出了一片科学循环协调发展的新天地。

“住在这里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对于老百姓来说,物质满足是一个层面,精神诉求则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境界、享受”无疑是对豫联生活环境和创新环境的双重褒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民,豫联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交上了一份“发展惠民”的理想答卷。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