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要给公车
上一把制度“中控锁”
做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着力点
警惕“破格”
成为新的腐败寻租对象
用什么来推动和检验改革
毕业生
为什么找不到工作?
以政府为主导促进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做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着力点

开展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对于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法律意义。2009年,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高检院、公安部等八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高检院下发了《关于检察机关贯彻实施<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检察机关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提出了指导性要求。中原区检察院在实践中依据《意见》和《通知》实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仅一案一人。如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害人周发庆已经连续上访六年,因现有证据存疑导致不能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与民事责任,使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补偿,周发庆和嫌疑人均家庭经济困难。中原区检察院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经和区政法委多次沟通,为其争取到了1.5万元救助资金,从而圆满解决了这起信访老案。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关于附条件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的规定,将会使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大量增加,这一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现行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尚存在四大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救助条件过高,救助对象范围过窄。按照规定,刑事被害人救助的范围是:一是不起诉案件中,因严重暴力犯罪造成重伤,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的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因遭受严重暴力犯罪侵害已经死亡,与其共同生活或者依靠其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生活困难又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的近亲属;二是因过失犯罪或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实施的侵害行为,导致重伤或死亡的被害人,生活困难又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的。这极大地限制了救助对象的范围,中原区检察院自2009年以来,依据《意见》和《通知》规定实施救助的刑事被害人仅有1人。对其他一些不符合条件,却又急需救助的刑事被害人,虽然《通知》规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参照制定具体的救助办法”,但资金来源问题无法解决,实践中,我们往往只能采取发动干警捐助等方式进行,中原区检察院在实践中实施此类救助的有5人。

二、救助金额相对较低,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刑事被害人救助具有“救急”的特性,主要着眼于帮助刑事被害人度过紧迫的医疗和生活等方面的一时之困、燃眉之急,而不解决其经济上的贫穷状况。刑事被害人救助规定对救助金的数额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对申请人的救助金额应当以提出救助意见时,案件管辖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三十六个月的总额之内确定。”而且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主要是采取一次性现金救助的方式。由于救助金额相对偏低,救助次数严格限制,对于伤残较重、需要长期反复治疗的被害人而言,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易引发信访案件。中原区检察院已实施的6例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中,仅有一例依据《意见》和《通知》规定实施的救助金额为1.5万元,其余发动干警捐助的5例均在5000元以下。几千元的救助款对于被害人及其家属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除了彰显法律的人性关怀之义外,离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更显得救助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华而不实”。

三、启动、办理等环节衔接不畅,导致案件流失。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由控申部门具体办理,但其提起方式却规定为:一是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做出不起诉决定的,由办案部门在送达不起诉决定书起十日内将公诉案件审查报告、不起诉决定书、被害人基本情况等材料移送控申部门备案。二是对正在办理案件中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办案部门认为需要救助的,应当告知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可以提出救助申请,并提出意见,连同有关材料移送控申部门。显然,救助程序的提起主要是以公诉部门职责为依托的,而现实中公诉部门往往为大量的案件所累,不能及时向控申部门通报移送需救助的刑事被害人相关信息和材料,导致具体办理救助工作的控申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信息,易导致等控申部门掌握信息时,案件已经进入下一阶段,或已起诉到了法院甚至已经判决,检察机关也失去了救助被害人的时机。

四、救助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期限不明确,导致救助滞后。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是资金问题。《意见》规定,救助金由检察长审核后报同级党委政法委审批,而在执行中,政法委接到报批材料并经审核后,还要再向同级政府财政部门申请核拨救助资金,财政部门核拨到检察机关计财部门后,计财部门在5日内通知控申部门,控申部门在5日内向申请人发放。《通知》规定,检察机关审查期限为一个月,而党委政法委和政府财政部门审批、拨付救助资金的期限并未明确,难免造成工作拖延和救助的滞后性。

现有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在救助范围、金额、程序等方面存在问题,使之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出台相关的解释和配套制度不断加以完善。一是进一步明确救助对象,扩大救助范围。检察机关的救助对象应该是人民检察院受理提请批捕、移送审查起诉环节的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二是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救助渠道。适当提高救助金额度,积极开展心理抚慰和精神救助,协调有关单位或部门参与救助。三是建立专门的救助机构,规范健全救助机制。由政法委牵头,建立专门的刑事被害人救助机构,负责救助政策的制定、救助专项基金的管理、救助案件的审查决定等,细化救助案件办理各阶段的具体程序,明确检察机关内部公诉、控申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职责。四是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刑事被害人救助。引导妇联、共青团、工会、残联、社区等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各界慈善机构参与到刑事被害人救助这一社会事业中来。 吴建立 段秋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