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周末聚焦 高考冲刺 上一版3
良好心态是制胜“法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良好心态是制胜“法宝”
家长篇:保持一颗平常心

本报记者 王 红 刘伟平 文 丁友明 图

【心态调整】

事实上,在考前冲刺阶段,学生要减压,家长同样要减压。为此,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袁林方老师给出建议。

学生篇:保持信心最重要

一、合理评价自我 保持信心和勇气

最后阶段备考,要“外松内紧”,要有保持备考的勇气与激情,敢于胜利的精神状态。要对自己有个合理的评价,不能高估自己,也不宜贬低自己。无论是复习还是在考场上,都需要情绪饱满和精神张扬,需要兴奋、勇敢地参与到考试中去。可以说高考冲刺,信心、细心和考试技巧一样重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成功前提。

二、正确看待考试结果

正确认识考试,不要把考试当成人生的全部,更不应把考试成绩当成评定自我价值的标准。学会快乐学习,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研究也发现,快乐学习时学习效率才会最高。

三、学会合理宣泄情绪

高考前最后阶段,考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疲倦、浮躁、焦虑的心情。这一阶段,“彻底放松”或者“争分夺秒”两种心态都不可取。在这些情绪出现时,不能一味去压抑、去抵制,不必过于忙碌或特意悠闲,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一种放松。比如:看点课外书、散步、打球、听听舒缓的音乐等,可以让自己减少紧张心情,调节好学习状态。

最后10天,孩子的复习大局已定,此时此刻,父母重点是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和身体适应,家长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自身存在的焦虑情绪影响孩子。

家长应避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要过多叮嘱孩子,不要刻意给孩子鼓励,只是在孩子学习之余,家长要多陪孩子,要让孩子明白,考试不过是一种测验,除了时间上有限制,地点上有变化,跟平时的做题练习没什么两样。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不要说类似“好好考;不要紧张;考不好也没有关系”之类的话语,因为这些话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如果孩子情绪不好,家长帮助孩子放松不需要更多语言,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者一起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都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

除了考前熟悉环境外,考试时不送孩子去考场,即使家长征得孩子同意送考,也尽量做到将孩子送达之后尽快离开,最好不要在考场外陪考。考试期间,也不要考完一门就急着跟孩子谈论考试结果。每场考试前,要有意识地再帮孩子检查一下,必备物品如准考证、文具等绝对不能遗漏。

【生活贴士】

除了科学复习之外,考前10天,生活中做些啥才能有效帮助考生?郑州一中特级教师、高三年级主任牛建勋提出“加、减、乘、除”四项建议。

加法:增加营养和锻炼

复习最后阶段及考试期间的饮食安排,要做到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适当补充杂粮,不要特殊安排饮食品种,按照平时的饮食习惯,多选择一些补脑、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日常生活中补脑的食物主要有鱼类、豆制品、瘦肉、鸡蛋、牛奶等。在此期间,千万不要盲目吃大量的补品或者吃以前不习惯的东西。此外,复习间隙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减法:减少疾病和意外

目前,考生尤其应注意预防感冒、中暑、腹泻、外伤等意外,日常应做到注意保暖;要勤开窗,多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湿润;要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要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禁止剧烈运动,防止意外受伤)。此外,要注意不宜用饮料代替白开水;不宜贪凉;不宜节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不宜在风口上猛吹。

乘法:保证睡眠事半功倍

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从临考前10天,务必要开始矫正作息时间,坚持早睡早起。经过一段适应训练,临场考试就不会有异常感觉了。要防止失眠,即要做到睡前全身放松;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要做到晚餐不吃得太饱;不宜午睡时间过久。

除法:要学会“舍得”

越临考,越觉得复习无从下手。此时,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关键问题。考前冲刺,考生复习的重点不要再放在难题攻关和突破上。因为考卷的易难程度一般是遵循7∶2∶1的比例 ,也就是70%的基础题、20%的提高题和10%的难题。因此 ,把70%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那70%的题目上是最合理的,考生还更要努力争取70%易题的准确率,这是达到本科线的基本保证,也能增强考生应考的自信心。

距离高考还有10天,高三考生已进入自主复习阶段。如何在冲刺阶段帮孩子们踢好“临门一脚”?如何能在考场上抓到宝贵的分数?让孩子保持最好的状态?为此,本报特邀有着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往届考生及多方专家来给考生献上锦囊妙计。

【备考锦囊】

知识重构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长黄颖建议,考前10天,考生要从题海里跳出来,回归课本,重点熟悉基本概念、重点词语、基本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学会把书读薄,对基础知识不模糊不混淆。“哪个知识点在课本上的哪个位置都要清楚,这是建立自己的知识树。”黄颖说,这也是抛开习题,回到课本上最开始接触的概念性东西,对这些知识进行重新认识。

不纠缠难点难题

考前10天,学校的课堂教学已经转向教师个别辅导和考前叮嘱为主。为了防止手生,在回归课本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套题、小题巧练,但对于难点难题不必过于纠缠,坚持温故知新。

黄颖建议,在这段时间,通过小测试可以训练答题速度和应试能力。另外要强调的是,考生做题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在似是而非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变第一次的选择。此外,充分发挥课堂笔记本、错题本的作用,结合重点笔记对学科知识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存在知识遗漏点或知识盲点。

查漏补缺

“结合最新考试说明,想想今年会考什么、要如何应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如何弥补。”郑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陈敦贤表示,高考前的10天常称为调整期,考生要注意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如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可针对性强化理解记忆。

做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地练经典试题,针对各科重点知识、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练,一般就是哪块知识不行就做哪块,英语作文不行就练作文,语文诗歌鉴赏不行就做诗歌鉴赏,同时要科学协调统筹兼顾各科复习。

综合训练

陈敦贤建议,考前最后几天要善于总结,看看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把握一下试卷的结构,把试卷合上默默地回忆一下试卷结构以及答题注意事项。要做好综合训练,一定要做两套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再做两套近两年的高考试题,进入全真模拟状态。要限时训练,重点熟悉考试思路,把握时间安排。

【考场攻略】

如何在考场最大限度抓分?河南省实验中学文综备课组长刘向峰给出五大攻略:

先易后难

“先做容易的,保证会做的都做对。”刘向峰说,很多成绩中等偏上的同学特别适用于这一招。考试时,如果先把自己都会的题做准确,会增加考生的答题愉悦感,如此一来攻难题的成功率就加大了。

卷面整洁

“这一项对于文科考生尤其重要。”刘向峰说,文科综合的主观题很多,字迹清、卷面整洁,会降低阅卷老师的审查难度,同样水平下分数会相对较高。

专注当下

“就是做完这一题,再想下一题。” 刘向峰建议,做题时,就只专注于笔尖,笔尖在哪儿,思想就到哪儿。

注意审题

每一道题,不管什么题型,都有自己设置的具体情境,考生要摒除“乍一看”的印象,看清楚答题要求再落笔,别把不该丢的分丢了。刘向峰说,很多对所考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的考生,多读几遍题,反而会找到灵感。

答题规范

考生在解答文综题时,千万注意“序号化”答题,每个知识点要标注序号,分段分层次,注意“总括—分点—总结”的格式;同时也要注意使用学科语言,表达上别太口语化。

对于数学和理综,刘向峰建议考生在草稿纸上演算清楚解题思路,保证考卷上的答题过程清晰易懂。

【考生经验谈】

2012年高考省文科状元 于成亮

毕业学校:安阳林州第一中学

高考成绩:673分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于成亮将自己的高考“法宝”归纳为三方面:注重错题纠错、注重总结反思、保持平稳心态。

厚厚的错题本,是他学习不断进步的第一个“法宝”。 于成亮说,如何不让错题再错,或尽量减少差错,是学习不断进步的诀窍之一。高中三年下来,他积累的数学、英语等个个科目的错题本就有十几本。于成亮建议即将迎来高考的学弟、学妹,进入高考冲刺阶段,把自己积累的错题本认真梳理一遍,目的是提醒自己不要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善于总结、认真反思,是他的第二个“法宝”。每次考试,他都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努力将薄弱环节变成强项。于成亮建议,在最后高考冲刺复习环节,要根据之前例次模拟考试的试卷,还有第三阶段复习时所做的模拟试卷,有针对性地总结,认真反思自己的失分原因,加以改进。

于成亮说,面对高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态决定成功”。高考前,学校举行了8次模拟考试,他的单次成绩多数都是排在第三位,就连8次成绩加起来,于成亮仍是第三,只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得的是年级第一名。最终,帮助于成亮赢得最终胜利的就是他平和的心态。他建议大家,考试前不要想着要如何如何,应放松心情,尽力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就是胜利。

2012年高考省理科状元 陈威

毕业学校:郸城一高

高考成绩:716分(含20分加分)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说起自己高考冲刺的体会,陈威的方法很简单:劳逸结合,放松心态。

陈威说,学习是一个技巧活儿,不能蛮干。高考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高中三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只是最后的一个考分,享受过程才是首选。

谈到学习技巧,陈威的经验是,首先,要注重整理和体会。在学习中,有时会连续遇到同类问题,这时不妨把这一问题的模型抽象出来,从不同的侧面分析、整合、融会贯通,这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尤其重要。还有体会,体会题目中的思想方法,这种感悟往往是重要灵感的源泉。其次,注重对细节的把握。最后,就是心态了。陈威说,心态决定是否成功。

陈威说,面对高考,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始终不要放弃,坚持自己的追求。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冲刺阶段的复习更要劳逸结合,经过三年的长跑,其实大家都已经付出了很多,在最后阶段,依然拼命苦学、死学会更加让人疲惫不堪,这时更应当适当地放松休息,有助于把自己的临考状态调整到最佳。

【考前时间表】

根据多年高考备考和阅卷经验,老师们拟出了备考时间表,考生们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自己的复习。

5月28日~31日:学生要进行考前全真模拟测试,针对重难点,老师进行讲评,考生根据自身情况查缺补漏,攻克短板,结合自己前一阶段做考卷时暴露出来的问题,复习相关知识点,理清解题思路。做一些基础性习题,保持迎考状态。

6月1日~3日:是学生自己复习调休的时间,可以不用待在学校。在这个阶段,考生的生活步调应仿照高考的时间安排,做一次模拟自测,并对照答案,自己评卷。

6月4日、5日:高三正常上课,教师个别辅导。经过三天的休息,考生要尽快恢复到考前状态,再做一次模拟测试和自我评卷,做好考前练笔。

6月6日:考前最后一天,考生需要领取准考证、看考场等,建议不要再看书,调整好心态,好好休息,晚上可以读一些报纸杂志,适当看会儿电视,在放松情绪的同时丰富知识,也许还能为第二天的作文开拓思路。

在最后阶段,同学们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逐渐把自己的兴奋点调整到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目前高三学生的复习已经进入自行复习、老师辅导的阶段,因此,考生尽量保证学习时间跟高考时间同步,即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中午稍微休息一下,但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其中,上午的时间尽量用于语文和理综及基本能力的复习;下午的时间主要用于数学和外语的复习,晚自习自由安排。同时,还要做到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小时尽量不走动不去卫生间。这种“定时间、定内容”的状态要坚持一周左右,思维状态会相对稳定,利于高考。

另外,考试时要浏览全卷、仔细审题、规范答题,考完一门后千万别去跟别人对答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