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著名眼底病专家“凤落”绿城
本报今日推出“三大主体工作”之“三走进三郑州”系列专题摄影报道
新闻导读
新郑:勇立潮头“变”中图强
众志成城战汛情
郑州经受暴雨考验
0527西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干群热议家乡变化
新郑:勇立潮头“变”中图强
社区变 提升群众收入
生态廊道环境优美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高 凯 文 李 焱 图

黄帝故里借助拜祖大典成为国内外知名景区;藕塘在蛙鸣声“变”为省级知名产业集聚区——新港产业集聚区;几近干涸的轩辕湖焕发生机“变”为波光粼粼的湿地公园……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新郑“变”中图强,提出“融入大郑州、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着力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功能配套服务区。

环境变 拉高城市美誉度

伴着晨光,车子驶入双向八车道的郑新快速通道,路两旁绿树成行、芳草茵茵,让人觉得舒心和美。

郑新快速通道的前身是老郑新路。当地老乡讲,那时不管你是骑车还是坐车,坑坑洼洼的路面都能让人有散了架的感觉。在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建设中,新郑市将该路列为重中之重,最终实现老郑新路“美丽大变身”。如今,郑新快速通道串起华南城、华商汇两个超600亿元的巨型项目,不光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路,还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财富大道。

截至目前,新郑市新开工建设城乡道路13条、155公里,农田机耕道160公里,并已基本完成16条、215公里、397万平方米的生态廊道建设。新郑市还制订了严格的交通体系“8642”和生态廊道“5321”建设标准,提出加强生态水系、小流域治理和污水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的城乡生态体系。

“群众的收入跟着楼房一起升高。” 这是新郑市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初衷,也是该市一直下功夫钻研的一个课题。

按照“社区靠着产业建、产业跟着社区走”的思路,(下转三版)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本报讯(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申东兴 王书杰)事实最有说服力。24日,《荥阳市:奏响发展为民的时代强音》一文见报后,在荥阳干部群众当中引发热议,大家在细数居住环境、出行、就业等身边的变化中,感受当下的幸福生活。

在荥阳市区主干道索河路的人行道上,几位市民围着郑州日报多媒体信息港,边阅读报纸边谈论着感受。“现在路通了,环境也美了,我的生意肯定也会越来越好,真像歌曲里唱的一样,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打心眼里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从事货运生意的市民高爱兰女士说。

变化实实在在,视角各不相同。在碧波荡漾的索滨公园,正在河边散步的退休干部聂改宽,谈起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变化,倍感欣慰:“现在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市民们迫切需要舒适的生活环境、洁净的空气,目前开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但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兴业,壮大经济实力,作为老党员、老干部,看到这些我们都很高兴。”

而豫龙镇槐西村村民赵大龙的感受,则道出了许多搬进新居后农民的心声。他对记者说:“自从搬入新社区后,摊上了一件件好事,很多人买了私家车,每到双休日,纷纷开着车子到郑州、荥阳逛街购物,俺们正享受着与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三走进三郑州”活动让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新气息、新变化,自豪感、责任感和凝聚力正在汇聚。

“三大主体工作”之“三走进三郑州”系列报道

走进廊道 走进森林 走进社区 认识郑州 热爱郑州 奉献郑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