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日本的猛攻》
须水大李
岑参诗《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闲事是吃茶
私房钱
南川北马关东张
qhq351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南川北马关东张
——中国诗坛三诗人书法现象观察

邓万鹏

“南川北马关东张”其实是三位诗人。

三位诗人都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而且都是诗人书法家。

南川:子川者也,居南京。北马:马新朝者也,居郑州。关东张:张洪波者也,居长春。

从南而北而山海关外,三星纵跨江河,长虹现于天际。“南川北马关东张”之说在坊间时有耳闻。这对当代诗歌与书法是怎样一种暗示?对东方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暗示?在人们远离纸笔的电子时代,三人的诗书并荣现象难道是偶然?或偶然中的必然?但却构成了当代文坛一道美丽的景观。诗书画自古一家,诗人善书,天经地义。

子川、马新朝和张洪波三人都是全国著名诗人,各自以诗闻名于世。不少人却并不知道他们同时都善书,其书作参加过多种书展,连续在国内有关报刊大面积推出,“书”名大有不让其诗的势头。特别近年,三人不约而同书艺的精进,而变得引人注目,且受到业界内外的瞩目,三人各自的书风已形成,且“书名”日隆。我不懂书法,但因三人都是我的朋友,所以对三人在诗书领域并进的现象感到非常高兴和好奇。

三人中新朝洪波都是我认识较早的,只有子川多年久仰大名未见其人。直到去年长春的一个诗会上才有机会相见,笔挺的个头帅气的风度,一眼便能看出那种典型江南才子的气质和风范,晚会现场子川在台上与张洪波钱万成三人联袂挥毫泼墨的情景至今难忘。子川自幼受到家庭熏陶,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并且在编诗写诗之余钟情书法艺术久矣。已在《读者》《中国作家通讯》《诗江南》《诗选刊(下半月)》《港台文学选刊》《文学报》等报刊刊发书法作品专题或专版。据说他的象棋、围棋、国际象棋还分别获得过省地县冠军。在书法上,子川攻草书,喜扇面,其风格有江南文人的细腻清秀。

而新朝则善隶书,求变,重文人气,重人情味,食古追新。他因长诗《幻河》获全国最高文学奖使他的诗名大震,近些年来却越写越好,越来越老辣,大奖不断。但知道他善书的人确实与知其诗的不堪相比。不少人在报刊上,在一些书展上,看到他的书法作品难免为之一惊,原来新朝还写得一手好字!同样,新朝很小就“结识”了邓石如,当时也只能见到“邓石如”。这也是后来他一直主攻隶书的起因。再后来,无论《兰亭序》《石门颂》还是《礼器碑》每临池,皆忘我,不知晨昏有之。他虽不善饮,却强调书法的醉意:“每个线条,每个字,都应充满醉意,没有醉意的书法缺少神韵,七零八散。”如何使诗歌或书法有醉意呢?新朝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气”!他说“气”是很中国的东西,这个字听起来形而上,但其实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甚至是用眼睛可看得见的东西。他呼吁中国诗人不应该远离书法,因为诗与书可以互补,共同得到提升。

而张洪波善小草,喜手卷,偶狂草,落笔追求力量,有北方文人的豪气,其书笔力雄劲,如人如诗。他以孙过庭《书谱》和怀素小草《千字文》为宗,傍窥二王尺牍和宋人风韵,逐渐形成自己内在而不失潇洒,流畅而不失蕴藉的特点。在当代诗坛上没有谁能像他那样拥有那么多朋友。心里装着朋友,为朋友做事是他的幸福。每当春节来临,很多文朋诗友都会收到他那别致手书的新年贺卡,那熟悉的笔笔划划总会委婉地缠绕你一整年的好心情。最近他的长卷《离骚》出版,印刷精美,设计新颖,规模罕见。他编辑的《诗选刊》下半月,大手笔,大格调,国内没有哪家刊物像他那样连用几十个彩码版面一个一个全方位地介绍中国当代诗人。有的老诗人收到刊物后一遍遍拂拭自己整页的彩照流下泪水。洪波的爱是大爱,是对诗的爱,对诗人的爱,对中国文化的爱!“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奔”,奔跑、跳跃是生命最活跃、自由的状态,接触过洪波的人都有感触,他总是在忙,他的草书狂放潇洒,字如诗,诗如字,书法即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洪波要以草书为自己的方向。

三人虽然生活在南北不同的城市,但是在诗歌和书法这架双轮车上,确实称得上三剑客。他们平素少不了信息沟通,书艺交流,每次相见,更是一场诗歌与书法的盛宴和狂欢。据说,三诗人书法目前已受到中国书协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旭宇先生及业内不少名家的赞扬和肯定。还据说一场全国性的三诗人书法巡展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预计在年内开展。谁知道这三个诗人还要在诗坛书坛搞出什么动静来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