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在美国航母当大兵
散文
新书架
郑州地理
兽面纹铜方鼎
随笔
域外见闻
lh35167
lh3415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地理

赶山鞭

周西海

在太上老君李耳的家乡,河南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上,有一处高约13米的台子,叫“老君台”,又叫“拜仙台”,台上边是老子的一座庙宇。庙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称为“赶山鞭”。相传老子50多岁的时候在这里讲学,此地距他家里路程较远,来往还要经过一座高山,此地叫“隐阳山”。山体高大,遮天蔽日,山北常年见不到太阳,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却烈日当空,庄稼枯死,百姓受尽了苦难。他想替百姓解难可是力不从心。太上老君李耳骑青牛飞过“函谷关”之后,知晓他已经成为仙体,青牛也成了“仙牛”,于是便骑青牛一同归乡,决心去治理那座大山。到了家乡,太上老君李耳挥鞭抽打“隐阳山”,一鞭子下去,把山顶削掉了,扑腾一声,落到了山东,成了泰山。扬鞭又一抽,把山腰打到了河南平顶山。这时候鞭子被折断了,甩断了的鞭子飞到了山西。

当太上老君西行讲道的那年路经荥阳古城汜水,便在一个叫老君堂的地方讲道。村里有一座山叫“牛犊山”,山体紧靠东边“凤凰山”脚下,人们来往必经两山之间,羊肠小道行人十分不便,太上老君手握如意,敲打着牛头轻声地说:朝后退退,朝后退退。就这样“牛犊山”挪动着身子,退呀退呀,一下子从凤凰翅下退到了尾部。最后太上老君手握如意,在“牛犊山”头前方一捣,捣出一方池水,叫“饮水池”,泉水常年清澈,供村人洗衣饮用,传言由于盗宝贼盗走了“龙眼”,池子便干枯了。

2000年,村民修整“牛犊山”,便在牛头前方,又砌了一个牛槽和水井供牛饮水。其实是村人们还向往着“饮水池”那美丽的传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