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徐璐:本色《爱在春天》
《激战》角逐“金爵奖”
曲剧折子戏专场上演
生死战热火唯靠拼
校园文化助力素质教育
建业四小将入选国少
“因地制宜”喜过端午
0614汽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因地制宜”喜过端午
传统“吃”快乐“学”时尚“动”新兴“游”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文 李 焱 图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端午节已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度过。端午节年年过,怎样才能让广大群众过出新意、过出欢喜?记者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中,市内各区、县(市)区纷纷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策划活动——教你做香包、划龙舟大赛、荥阳明清古镇一日游、“黄帝故里”新郑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几十项活动各有千秋,令辖区居民度过了一个健康、快乐的端午节。

精心“谋”

作为 “欢乐中原·魅力郑州”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统节庆文化,我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在端午节到来前就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策划,广泛深入开展了一系列以民俗、民间文化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宣传、保护和弘扬我市民族民间文化优秀成果,以满足群众求知求乐求健求美的需求。

“具体来说,就是努力挖掘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精神家园和谐文化建设。”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马建岭介绍,端午期间,我市就通过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文化展演让人们近距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吃”

提到端午节,“保留”项目非包粽子、吃粽子莫属。

“其实包粽子可不是那么简单,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不认真学学,还真包不好!”家住二七区建中街街道五彩社区的王女士带着孩子参加社区举行的“包粽子比赛”,在跟孩子一起学习包粽子的过程中,满头大汗的她也收获了不少心得:“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这个传统习俗,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自己亲手包,才能体会到那种厚重的文化感!”

在管城区,映月路社区、北顺城社区、铁路新村社区等社区,还不约而同地免费为社区居民送去了粽子,浓香软糯的粽子吃在嘴里,甜在心头。

快乐“学”

吃过粽子,不少市民更愿意多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在学习中度过一个欢乐的端午节。

6月10日至12日,位于南阳路大石桥郑州图书馆院内,由郑州图书馆、花季雨季国际少儿艺术中心共同举办的“亲子手工创作共迎端午节”公益活动,每天为30个家庭免费提供节庆风俗知识讲解和亲子手工制作体验,“端午五彩绳”究竟是哪五种颜色、有什么寓意?怎样快速制作香包?如何用废旧材料制作端午龙舟……艺术指导老师现场为孩子一一解答,也令一旁的家长大呼“有意思!”。

端午小长假期间,由河南美术家协会,郑州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原书画家罗治安“禅境犁痕”山水画精品展也在中原古玩城展出。作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的罗治安,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画大展以及各级展览中获得金、银、铜奖,画风既具勃勃生机,又有清新宁静的灵气禅风,为广大书画爱好者的节日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时尚“动”

端午习俗中,不可缺少的还有划龙舟等运动项目。经过两天激烈角逐,第二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6月12日在郑东新区如意湖落下帷幕。本届比赛吸引了包括由多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组成的“北京国际友人队”,兄弟省市河北、陕西、湖北、湖南代表队,省内地市代表队以及省内高校代表队等30余支队伍、1000多名选手参赛,更令数万名观众感受到了划龙舟的激情与魅力。

赛事组委会副主任宋忠波表示,今年的比赛无论规模还是水平都提高不少,“这不仅是一项群众性的强身健体活动,也是弘扬龙文化和端午文化的载体和平台!”

此外,滑草、滑沙等活动,也在端午期间受到时尚一族的欢迎。

新兴“游”

今年端午节,“旅游”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我市众多景区也结合端午文化、龙舟文化、果实采摘、家庭聚会等元素,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重点演绎端午主题,彰显了传统文化及亲情回归,丰富了今年端午出游文化内涵。

在荥阳,不少景区都为市民准备了丰盛的出游大餐。黄河风情一日游、公园休闲健身一日游、中原影视城策划的明清古镇一日游等,都是端午旅游的不错选择;点雄黄、刺五毒、吃凉茶、缠彩缕、佩香囊等传统习俗活动也能在旅游的同时免费“享受”;巩义市民凭身份证游览青龙山慈云寺景区,可享门票五折,端午节当天出生的游客凭本人身份证游览该景区可免票。

“通过这样的‘一日游’,我们也增进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亲近并感受家乡的美好。”家住中原区的陈先生告诉记者,端午小长假的周边游,“使我们更加热爱家乡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