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走过黄城故城

侯发山

五月的一天,在好友登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常松木的陪同下,我来到了登封市君召乡黄城村的黄城故城。时下城内并无人烟,若不是种植的小麦,会显得更加荒凉。闻着即将成熟的小麦的馨香,看着随风起伏的麦浪,我的内心同样起伏不定。是在遥想当年这里会是怎样的繁华?还是猜想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最后归宿?一时难以说清。

站在麦田中间,周围是忽高忽低的土墙,围起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的“城”。把相机镜头拉近,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墙有一层层夯起的痕迹。故城北望马鞍山,南临陈窑水库,东、西各有一沟,三面环水,一面依山,藏风聚气,易守难攻,看来古人还是蛮有智慧的。松木介绍说,黄城故城南北长约六百米,东西宽约二百二十米,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

我们从北门进去,顺着麦田里的小路,一边散漫地走着一边围绕着黄城的话题聊着。我说:“为什么叫黄城?”一向口齿伶俐有着“登封通”的松木卡壳了,说:“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清……文物专家通过对城墙筑造方式与地表观察,初步断定,黄城故城是一座春秋时代的古城遗址。”

正走间,忽见松木弯腰捡到一块灰陶片。文物?我正要上前观看。松木扬手把灰陶片扔进了麦田,一边给我解释说:“还是让专家将来研究吧,因为目前尚未进行考古发掘。”松木的这一举动让我又对他敬重了几分,若是见利忘义之徒,怕是早已揣进了腰包里。当我们来到南边的城墙附近时,看到很长一段凹陷下去的土沟。松木说,这是当年郑武公与母亲相见时的隧道,后来坍塌成现在这个样子了。接下来,松木给我讲述了“黄泉见母”的故事。

西周末年,郑武公夫人姜氏当年生庄公时难产,所以一直不喜欢这个大儿子,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姜氏想立小儿子为君主,可是她的丈夫武公不同意。及至庄公继位,姜氏就一意帮着小儿子讨封地,最后发展到和共叔段一起阴谋造反,想要推翻庄公。做母亲的做到这份儿上,也难怪大儿子有怨气了。庄公在打败共叔段后,就把其母安置到了城颖,并且当面发下重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可想而知,庄公很快就后悔了。后悔归后悔,这话已经说出去了,收不回来了。不要说他是一国之君,按古人之重誓,就是普通人也拉不下脸回头去讨好对方。

颖地(今登封颍阳镇)官员颍考叔就给庄公出了个主意:“这好办啊,我们可以从襄城向黄城挖一个地道,再从颖地也向黄城挖一个地道,然后在黄城相见。黄城的泉水非常旺盛,取‘黄城’与‘泉水’各一个字,就是‘黄泉’,在那里您就可以与您的母亲在黄泉相见了,这样主公您既不背誓言,又可以和您的母亲再度团圆!”庄公觉得有理,就委托颍考叔去办这件事。颍考叔领了一些人分别从两个地方相向挖地道。不久,地道挖成。后来故事的发展,自然是母子和好如初了。

听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留余”两字。常言说,做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人逼上绝路;说话也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因为凡事总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以免自己将来下不了台。少对人说绝话,多给人留余地,这样做其实并不仅仅是为对方考虑、对对方有益,更是为自己考虑、对自己有益。幸亏颍考叔的聪明,否则庄公怕是要后悔一辈子了,也不会发出“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的感慨,他的母亲也不会流露出“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的欣喜自得。

看到城南下面的陈窑水库旁边,有两三个游客在钓鱼。我不禁问道:“现在河里鱼多吗?”松木叹了口气,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说:“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爷爷在河里撑船打鱼,爸爸提着篮子在河里捞鱼,我们这一代撅着屁股在河里摸鱼,我们的孩子蹲在干枯的河道里发呆想鱼……”

是啊,除了人工养殖之外,哪里的河里还有鱼呢?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当年生活在黄城的人们,想吃鱼还是很方便的,而且可以放心大胆地大朵快颐,不会有什么顾忌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