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好的哥不贪财
10万元还失主
全市开查城乡居民“养老钱”
3家游泳池抽检不合格
5月份商品住宅
每平方米降96元
航空港区将
建三座供水厂
市检察院“四个完善”
提升公诉执法水平
省残联发通知
助残疾高校毕业生就业
18家饭店被“摘星”
为民服务好一点
群众满意多一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记新郑市辛店镇北靳楼村党总支书记高金亭

本报记者 王娟

黝黑的皮肤,中等的个头,不善言谈的高金亭看起来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很难让人相信他就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党总支书记。说起村民和村庄建设,他却完全变了个人,村里多少产业、多少人口,怎么规划、如何发展,他都信手拈来。

1996年,高金亭到新郑市辛店镇北靳楼村接任党总支书记,17年来,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高金亭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一道摸爬滚打,使北靳楼村从一个“三无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三个经营”确定发展思路

北靳楼村位置偏远,高金亭用“三无”来形容他刚到村里的状况:无区域优势,不靠城、不临镇、不近公路;无资源优势,无山、无水、无矿藏;无资金优势,村民不富裕、招商没人投。如何摆脱现状带领村民致富?成了高金亭上任后考虑的头等大事。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高金亭大胆提出了实施“三个经营”,打破“三个平衡”的发展思路:经营村庄,打破村民的思想平衡。撤并原来的13个居住点,集中建设一个新村,鼓励较富裕的村民率先建新房搬迁,产生差别,打破村民“小富即安”的思想平衡。经营土地,打破土地平衡。采取土地转移、置换等措施,促使土地资本化,尽可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经营产业,打破产业平衡。寻找适合本村发展的新产业,打破原有的产业平衡,使村民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四部曲” 带领村民致富

确定了发展思路,如何实施成为关键。为了给村民以指导,高金亭邀请农业专家和新郑市建设局的设计人员敲定了“南加工,北养殖,周边果,中居住”的经济发展“四部曲”:在村南重点发展以水果加工和肉鸡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在村北重点发展肉鸡养殖业,作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村庄四周的土地规划为果树区,重点发展以优质桃、梨为主的林果业;在村中打造水、电、路、教育、卫生、通信等生产生活设施齐全的“桃园新村”。

高金亭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围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率先发展。他依靠学生时代掌握的养殖技术,从养殖300只肉鸡开始,和妻子带头建起了两个肉鸡养殖场。他还把自己的养殖场作为群众学习养殖的教学和实践基地,先后举办培训班68次,无偿培训村民6500余人次,使全村有了48个标准化养殖场,年出栏肉鸡最高达300万只,直接带动125户村民从事养殖业,间接辐射周围村庄221户村民从事养殖业。

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

走进村民高西来家,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干净整洁,现代家居一应俱全。说起自己的房子,高西来的妻子显得很满足:“以前俺家就4间平房,卫生间在院子里,没法冲水,厨房烧柴火,远没有现在干净、方便。”

2001年10月10日,在喜庆的爆竹声中,北靳楼村的桃园新村正式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高金亭采取“好位置使用权拍卖,普通位置抓阄分配”的方法对新村宅基地进行分配,几年来,先后筹资6125万元建起了“环境优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新村,现如今全村908户村民已有746户住进了新居,过上了好日子。

如今的北靳楼村,以养殖业为龙头的主导产业的发展充满了新的活力;产业园区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就业;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更让村民们看到了小康生活的美好前景。

提起高金亭,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老高真是我们的贴心人,不但帮我们建了养殖场,带领大家致富,还让大家搬进了新房子,有这样的带头人给我们领路,我们放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