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豪车专区停放”应避免歧视嫌疑
学习是解决“本领恐慌”的唯一出路
悬崖
进笼
“舌尖上的犯罪”缘何屡禁不止?
雷政富案谈不到“爱情”
别把青春想得那么悲观
扫“四风”要看民众有无得实惠
为什么又是维C银翘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舌尖上的犯罪”缘何屡禁不止?

6月19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集中宣传活动在全国36个城市同步举行。

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地沟油、瘦肉精、镉大米、假羊肉,还有“新鲜出炉”的硫酸铜皮蛋,在未被媒体曝光之前,这些食材都是我们一日三餐或是宴请宾客的必备之物,看着它们“色”、“香”、“味”俱佳的模样,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大快朵颐。

然而,当媒体陆续曝光这些食材背后的丑恶之后,我们才知道我国的食品安全已经到了触目惊心、岌岌可危的地步。可见坊间流传“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毒牛奶,吃两个苏丹红咸鸭蛋;中午买条避孕药喂大的鱼、瘦肉精冷鲜肉、假羊肉,弄一些福尔马林浸泡的海鲜,再加几盘地沟油炒过的小菜,真心实意的招待朋友;晚上回到家,熬一锅镉大米稀饭,一家人喝”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在咒骂无良商家之余,不禁反思“舌尖上的犯罪”缘何屡禁不止?

治罪不严、处罚较轻是导致“舌尖上的犯罪”屡禁不止的根源之一。这些年查出来的“舌尖上的犯罪”案不可谓少,但是判重刑、罚巨款的不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也都是处以罚款了事。马克思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制造“舌尖上的犯罪”就意味着一本万利,其利润有的也远远超过300%,面对如此高回报、低风险的诱惑,恐怕很多人都会去尝试。因此,要想断其根源,必须要有严厉的法律,凡是黑心企业、经营者,不仅要从重治罪,更要从重罚款,罚到“倾家荡产”,不能给予他们任何的喘息机会。

监管不力、追责不到位是导致“舌尖上的犯罪”屡禁不止的根源之二。明朝张居正有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些“舌尖上的犯罪”的制造、经营不管多么隐蔽,只要监管部门能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那么“舌尖上的犯罪”就不可能有这么长的“生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监管不力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每次最先发现都是媒体而不是监管部门。而这些“舌尖上的犯罪”被曝光后,只要不涉及人命,也很少有追究、问责监管部门。还记得当年“三鹿奶粉”事件中,许多官员和监管人员引咎辞职或被免职的,但是却无一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必须从严从重设立追责制度,监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了,我们才能远离“舌尖上的犯罪”的危害。

打击“舌尖上的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追本溯源,打击要害,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不然“舌尖上的犯罪”只会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换个“马甲”,另起炉灶,重操旧业。 雷 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