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豪车专区停放”应避免歧视嫌疑
学习是解决“本领恐慌”的唯一出路
悬崖
进笼
“舌尖上的犯罪”缘何屡禁不止?
雷政富案谈不到“爱情”
别把青春想得那么悲观
扫“四风”要看民众有无得实惠
为什么又是维C银翘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扫“四风”要看民众有无得实惠

公务员薪酬改革

应兼顾“公平”与“效率”

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一步,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正在筹备之中。人社部目前正在制定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方案,重心在于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二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6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公务员薪酬本应该体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报酬功能,一是激励功能。前者是指公务员付出劳动完成工作,可以得到相应酬劳,后者是指工资还应体现“奖优罚劣”,激励公务员把工作做得更好。但目前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在这两方面都有可议之处。

就报酬功能而言,当前的公务员薪酬存在着较大的“不公平”。正如媒体报道中已经指出的,从事相同工作的公务员,往往会因为所在地区、部门、单位等不同,而在薪酬方面出现巨大差别。比如,人社部工资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举例说,目前省与省之间最高和最低津贴相差3~4倍之间,同一省内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差距。此外,由于考核评估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纵然在同一个部门、单位,也常常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形,可以说,公务员薪酬体系基本上还是一个“大锅饭”,往往既不体现“按劳分配”,也不体现“按绩分配”。

就激励功能而言,公务员薪酬更存在着严重的“负激励”现象。从内部而言,公务员工资与职务级别严格挂钩,但实际上,职务越高,工资的激励效应就越不明显,甚至归零。因为,较高职务的公务员有条件获得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其他诸多待遇,绝对值并不高的工资对他们生存和生活的意义都大大减弱。换言之,现行薪酬体系有时并不足以产生鼓励公务员更加努力工作多做贡献的目的。

这些都是就公务员体制内部而言。事实上,在外部公众看来,公务员工资“旱涝保收”,不需要紧随经济形势和单位效益而起伏,特别是有些部门公务员的津贴、福利以及个别部门灰色收入很高,这也是严重的“不公平”。另一方面,规范的公务员薪酬比起效益好的企业来并无优势,其实并不足以吸引真正优秀的人才,但还是出现所谓“公务员报考热”,人们实际看中的还是公务员薪酬的“大锅饭”特征。因此,现行公务员薪酬体系也造成了社会公众的“公平感”,同时对社会人力资源流动来说也是“负激励”。

公务员薪酬改革,不能只着眼于一些技术上的修修补补,而必须解决好报酬功能失衡、激励功能不足这两大问题。无论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还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都更应从这两方面去考量。

特别重要的是,公务员薪酬改革还必须与规范“三公经费”等公务待遇、遏制灰色收入等密切结合起来,使得官员的消费主要是依靠其正常的薪酬收入,这样才能发挥工作薪酬正常的报酬功能和激励功能,使官员们时刻牢记自己拿的是纳税人付的工资,必须为公众热心服务,必须通过做好工作才能获得更多薪酬收入,必须廉洁从政。这样的改革,也才符合社会大众的期望,使公务员薪酬改革在整个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邓清波

这些年,干部的信任在流失,形象在毁损,乃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出事的都是极个别的干部,为什么要让整个干部队伍来埋单?

这的确好像是一个“不等式”,然而,世事人心,常常就发生这样的“不等”。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个别干部的恶言丑行让公众气愤,而在于它伤害到了干部所以为干部的宗旨、价值、真谛。这些根源性层面出了问题,那就不是个别干部的问题。不解决这个深层次问题,那些恶言丑行将会以不同的形态继续在社会生活中上演。

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一个干部在作秀,但其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却绝不止在一个干部身上。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有极少数人在摆官架子,但其官僚主义的思想余毒却未必清除得那么干净。我们看到的那些公款吃喝玩乐、奢侈浪费也许都有着公务需要的理由,但如果不去掉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的劣根,被挥霍的民脂民膏就让百姓肉痛。

正所谓防微杜渐,不良苗头要及早掐掉,一旦成患,去之却难。中央在下半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扫除,一个重要用意恐怕就在于此。

从实际情况看,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的确最伤民心,撕毁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拉大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执政党和公众之间树起一堵无形的墙。因为在民众看来,挥霍公款的人,不知民生疾苦,定不是什么好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人,不指望他能为百姓踏实做事情。不为民众的人,那就不是民众的“菜”,而是民众的寄生虫。

同时,民众也深知,这四个方面问题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这种思想之疾,往往有着错综复杂的现实根由,很难在短期内就能荡涤一清。忍一时易,坚持下去难。没有一次深刻的、根本性的思想转变,很难触动灵魂,更别说触动利益。很多问题成了老问题,成了老掉牙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对此次活动,社会公众都在擦亮眼睛,在冷看,看到底能不能解决四风问题;在存疑,看是走过场还是动真格。显然,尽管此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雷声很大,声势不小,但能否让民众信服,还得看实际,看干部行事有没有变化,看百姓有没有得到实惠,看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是近了还是远了抑或是原样。

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央决定开展这个活动,就已经把自己摆在让群众打量、评说、质疑的位置上。但自觉与自信的力量就在于,通过动真格、行实招、见实效来一点一点去疑存信。由是,我们期待干部通过大扫除有一次深刻转变,期待干部通过实际行动挽回那些失去的信任。 华池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