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周末聚焦·安全 上一版3
警惕身边的安全隐患
tb10g
tb10g
tb10g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警惕身边的安全隐患
↑为普及安全防震紧急逃生知识,团市委组织志愿者在小学教孩子们自救逃生本领。
↑金水河边,梅湖畔,常常有孩子们在水边玩耍,十分危险。
↑紫荆山公园内,一名儿童头朝下沿斜坡滑滑梯。
↑一些非机动车为图方便,在机动车道任意穿行。
→郑东新区如意湖桥上,四位青年站在护栏上欣赏桥下风光。
↑东西大街快车道上,一辆电动三轮车载人载货飞速行驶。

经济新闻部集体采写 丁友明 图

核心提示

6月份是我国第12个安全生产月,近期国内发生的一系列亡人事故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家都知道水火无情、生命可贵,那么,我们对一些生活中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给予足够重视了吗?一旦遇到安全事故,正确的逃生知识你知道吗?暑期来临,大量青少年儿童犹如小鸟出笼,他们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有鉴于此,本报记者梳理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几类安全事故,并采访了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士,讲述了平日应注意事项和应对事故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乘坐电梯

日常规范乘坐

遇事冷静对待

目前,我市在用电梯已有3.5万台,并且还将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我们平日该如何做,才能避免遭遇“电梯惊魂”呢?

“安全乘坐电梯,首先要注意规范乘梯行为。”市质监局特安处处长郭景德介绍,乘坐电梯时,一些细节往往容易被大众忽视,“现在很多‘手机控’,喜欢边玩手机边等电梯,等电梯门打开,眼睛盯着手机,就一脚迈进去了,如果这个时候电梯出现故障,比如轿厢不在平层位置,一脚踏空,就会酿成事故。所以,等电梯的时候,要离电梯一步远的距离,等电梯门打开的时候,仔细观察,轿厢是否平层、灯光是否异常等再进入电梯。”

“还有人在电梯即将关门的时候喜欢将手、脚伸到两个门扇中间阻止电梯门关闭,这是很危险的。”郭景德介绍,电梯门上装有红外线感应光幕,可以感应到门缝中间物体的存在,及时打开电梯门,但是,这些光幕中间是有间隔的,如果乘客将手正好伸到间隔地带,电梯无法感应到继续关门,就会发生危险。

如果遇上电梯突发故障,被困轿厢,首先要保持冷静,由于是非正常停梯,轿厢可能不在平层位置,“最安全的是等待救援,最危险的是强行扒门出逃。”这个时候,应该使用报警按钮或轿厢内对讲系统或者电话与物业管理部门联系或拨打电梯维保单位的救援电话,等待专职人员救援。如果无法联系救援人员,可用鞋或其他物品敲门向过路人求救。

青少年

懂得保护自己

远离溺水事故

6月1日,在第64个国际儿童节当天,焦作市武陟县4个幼小的生命因溺水离我们而去。夏季来临,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据通报,今年以来的学生溺水死亡事故,多发生在农村地区;时间多发生在周末;地点多发生在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另外还多发生在学生自行结伴下水游泳时,有的是手拉手施救落水同伴致多人溺亡。

“对于青少年来说,游泳要有家长陪伴,尽量到有救生员值岗的游泳场所游泳。下水前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并充分做好热身活动,到安全的水域下水,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资深游泳教练程先生提醒中小学生,如遇同伴溺水,不要贸然下水救人,要降低重心,借助棍、绳和衣服等可用于救生的器材进行施救,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向成人求助。如果当时情况十分紧急,而救助者又具备一定的救护技巧,那么救助者在下水前应尽快脱去衣裤和鞋子,在向落水者接近时,要尽量避免被落水者抓住。

“在胸口下大概两指的位置,给溺水昏迷者做胸压,并给予人工吹气,等呛住的水慢慢排出,有了呼吸,再赶紧拨打110和120。”热心的郑州网友也支招,学生平日里自己要学一些简单自救、急救知识,家长应在暑期、节假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监管,祈望大家共同让这个夏天不再有悲剧发生。

使用燃气

养成良好习惯

避免酿成惨祸

燃气事故无小事,养成良好用气习惯很重要。21日上午,郑州华润燃气公司在伏牛路168号院白鸽小区举行户内燃气泄漏事故应急演练,该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市民多操一点心、养成一个随手关阀门的好习惯,也许那些伤人的事故就不会发生。

记者在现场发现,这次演练给燃气用户提了个醒,那就是一旦居民在家中遇到自身处置不了的燃气泄漏事故,首先要冷静,不要贸然开关电器、打手机等,应迅速打开门窗,并躲到室外敞开空间拨打燃气服务电话,请求专业人员支援。

郑州华润燃气公司副总经理陈豫告诉记者,目前市区每年都有十几起燃气爆燃事故,给居民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分析原因,80%的事故都是使用操作不当、胶管老化等造成的,此外还有一部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是使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造成的。这跟城镇化进程加快、许多没有使用过燃气的人进入城市有关。

陈豫说,家中使用燃气的市民,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用气习惯,比如锅灶使用完毕后,要同时关闭燃气表后的弯把阀门,避免小孩子不小心拧开灶具气门开关后发生事故。此外,燃气连接胶管应两年更换一次,连接处两端要用管箍拧紧。使用燃气时,房间要开窗通风,保持足够氧气。使用热水器要正确安装排气烟道等。

暑期旅游

出行注意安全 切莫疏忽大意

暑假大幕又将开启,不少市民又将踏上快乐的假日之旅。如何做到安全出游?市旅游质监所有关负责人总结了暑期出游五大安全注意事项。

一是关注目的地天气情况。入汛以来,降水偏多,部分地方易发生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要在行前高度关注目的地天气预报,主动获取当地气象、旅游等部门发布的安全提示信息。行程中注意听从导游和景区的安全提示。

二是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交通运营单位,索要并保存好票据。自驾车出游要做好车况检查,并遵守交通法规。乘坐或驾驶时要系好安全带,不要让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儿童乘坐在机动车副驾驶座位。远道出行的游客要避免疲劳驾驶。

三是注意涉水旅游安全。参加漂流、潜水、帆船等风险较高旅游项目时,应注意选择资证齐全的经营单位。要根据身体健康状况、水性、天气和水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水上旅游项目。到海边观景者要注意风浪,赴山岳型景区者应特别注意天气和景区设立的安全警示标识,不要进入有危险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四是注意饮食卫生。要选择资质良好的餐饮场所就餐,尽量选择高温加工的新鲜食物,不要食用无证摊贩贩卖的生冷食品。

五是关注未成年子女的旅游安全。带孩子出游的家长,在游览期间要高度关注孩子活动,以免发生意外,应避免未成年孩子单独出游。

汽车事故

平时长点知识 急时有备无患

夏季是汽车事故的高发期,据统计,和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的事故量要多出15%至20%。因而夏季有车一族,一定要把预防工作做足。

预防车辆自燃。谢先生是有着20年驾龄的老司机,见过多次汽车自燃的事故。他提醒,一旦发现发动机冒烟,及时靠边停车,熄火关闭电源。千万不能直接掀开引擎盖往车内喷灭火剂,这样有可能造成空气大量进入,加速燃烧。最好是先从车底自下往上喷一遍,把阻燃剂填入缝隙,阻止燃烧,再打开引擎盖,对准着火点集中喷射。

注意发动机进水。夏天多发暴雨,很容易出现发动机进水事故。谢先生说,一旦出现汽车在水中行驶时熄火,不要再次打开发动机,如果积水太深要尽量把汽车推出水面,或者等积水退去再启动。

刘先生喜欢抽烟,去年夏天,他把打火机忘在了挡风玻璃下的台子上,阳光猛烈,车内温度猛增,打火机爆炸,车内饰物遭到严重损坏。而这种损失不在保险公司投保范围。他提醒,夏季不要在车内放置高压杀蚊药、碳酸饮料、香水、发胶等,这些物品在高温的炙烤下,很可能成为“炸弹”。

老司机们提醒,夏日最好在车内备些防暑药品,如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跑高速时可以帮助提神。还要注意车内小憩时要记着给车门窗上锁,以免被盗。

公交车安全

“视盲区”存隐患

接近时莫大意

许多人都要乘坐公交或者骑车经过公交车,这里面的安全隐患你注意了吗?近日,客运东站公交站点发生了惊险一幕:47路车进入客运东站站点时,一路小跑的王大爷追随进站的车辆,突然摔倒在公交车的后轮下方,幸亏公交四公司的执勤人员郭伟一把拉起老人,避免了悲剧发生。

公交四公司安全副经理刘磊说,在公交车的倒车镜下方是一个很典型的盲点区域,公交的前窗玻璃离地面有一米多的距离,而倒车镜只能观察车身的位置,这样就会造成如果一个身高低于车窗玻璃的乘客出现在车前角,车长就很难通过车前窗玻璃看到,如果这个人刚好站立在玻璃与前门的链接区域,那车长是完全看不见。“这样车启动的时候,如果右前角有人,就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公交车在转弯时存在一个内轮差,如果这时通过十字路口的市民离公交车较近也有危险。建议市民看到公交车转弯时,最好能够离公交车两米以外。”刘磊说,早晚高峰期,公交车进站时乘客喜欢追车,这样公交车只能缓缓地往前行驶靠站,这样的后果就是后车轮附近个子比较低的乘客,车长基本看不到。而且车辆在出站时,车长的大部分精力都在观察左侧路况,根本注意不到右后侧,乘客追车很可能出现危险。

另外,市民乘坐公交下车时一定注意,要观察一下后方是否有来车,要等公交车停稳了后再迈步。

应对火灾

掌握消防知识

打开生命通道

对于如何在火场逃生,消防队员给市民提出6点建议:1.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自救方案,不要慌乱。2.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等火势小后,用厚衣物淋湿披在身上,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首俯身,贴近地面。3.建筑底层的居民应夺门而出。4.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投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盆、锅、碗等。5.逃生中千万不要因顾及个人财产而耽误时间,以免因小失大。6.如果家中有老人、小孩和伤残人员,不要盲目乱窜,应迅速将他们转入安全地方,再求助有能力的邻居帮忙,一块儿逃离火海。

此外,为有效保护自己,个人应在平日就对自己工作、学习或居住的建筑物的结构及逃生路径做到了然于胸,到一个新的场所后,要有意识地熟悉建筑物内的消防通道。据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建筑物的楼道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至少设计有两个安全出口,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有一定距离,一旦一边着火,人员可从另一边逃生,而影剧院、体育馆等人流密集场所,一般会设置更多的安全出口。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