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斯诺登离境香港抵俄罗斯
欲转第三国“政治避难”
后起之秀
释放引资潜力
57个中央部门审计结果公布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后起之秀
释放引资潜力
——河南着力构建内陆开放高地“传统农区”变身对外开放“后起之秀”“外引内出”参与全球竞争打造内陆航空港为开放提供新引擎

后起之秀

释放引资潜力

——河南着力构建内陆开放高地

“传统农区”变身对外开放“后起之秀”

一直以传统农区形象示人的河南省正成为海内外青睐的投资热土。河南省商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121亿美元,增长20.2%,总额及增幅均居中部6省前列。

另一项数据同样为河南的开放新形象加分不少。郑州海关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517.5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58.6%,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居中部6省首位。

河南省也积极利用各种平台推介自己的开放新形象。今年3月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河南成功举办“中原之夜”主题活动,将自己开放的新形象展示给与会的300多名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跨国公司总裁、高管等。

紧接着,河南作为东道主承办的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又吸引了3万多名海内外客商,创历届中博会之最。3天时间里,河南共签约435个项目,吸引投资超过4400亿元。

“外引内出”参与全球竞争

河南对外开放最直接的成果是引进了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如今可口可乐、苹果手机等全球性产品都打上了“河南烙印”。目前,在河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6家、国内500强企业146家。

富士康落户郑州是河南省近年对外开放工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目前,郑州富士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制造基地,吸纳26万余人就业。今年一季度,富士康集团在河南省的下辖企业进出口70亿美元,增长15.4%,占河南全省进出口的56.3%。

通过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河南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民权县从仅拥有一个“冰熊”开始,到今年年底,冰箱冷柜生产能力将达1000万台,冷藏汽车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长垣县通过引进中国华电、大连起重设备等大型央企,在本县形成了一个累计投资170多亿元、入驻企业330多家的省级产业集聚区。

在引进境外优秀企业入豫投资的同时,河南也积极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到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参与竞争。目前,河南省境外企业已达650多家,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新的一起案例是,双汇集团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

打造内陆航空港为开放提供新引擎

引资取得巨大成功,离不开平台的打造:中部首个综合保税区获批并成功运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顺利封关,郑州国际邮件互换局揭牌成立,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升到8家,国家级高新区上升到4家;河南全省180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也为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

尤其是今年3月,规划面积为415平方公里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这为河南对外开放提供了又一个重要平台。

参加今年中博会的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主席林辉煌、亚太区航空货运协会主席徐翰恩等客商都看好其前景,认为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在中国内陆形成一个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中国内陆战略布局创造条件,这不仅是河南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航空港引擎效应已开始显现。今年一季度,郑州航空港区进出口总额增长20.9%,占全省进出口的56.3%,对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91.2%,拉动全省进出口总额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依托航空物流而集聚的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光学材料等产业,正加速向河南转移。

河南提出,要在5年内建成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均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的内陆开放高地。

新华社记者 罗辉 刘雅鸣 李亚楠

在最近陆续公布的河南省各主要部门制定的2013年开放招商专项工作方案中,开放招商成了重要工程,这显示了一个内陆省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不靠边、不沿海的农业大省河南,正释放出巨大的引资潜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