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苏东坡的胸怀
《心随花开》
想去郑州
多彩
保护一棵树
美的发现
绿城
qhq35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苏东坡的胸怀

王云奎

近读《东坡志林》,虽只五卷,十六七万字,我却整整读了十天,还未曾做一个字的笔记——只是在触动了自己思绪的页边折了几个角。

什么原因呢?无非两条:一是自己的古文水准欠佳,阅读障碍较多,遇到难认、难懂的字、词、句,就得读注释,有时还需翻词典,有点费时;二是书的容量太大、意蕴太厚重,常常是读着读着,便把书放在膝盖上,仰首闭目,在心中回味着字里行间溢流出来的味道,体会东坡先生当时的生存景象和下笔时的心境,联系到眼下的现实,感慨良多,有时甚至嗟叹不已。这样,一句话就可能变成了两句三句话,一页书或者就变成了两页三页以至更多。如果能这样算的话,阅读速度也不算太慢吧。

阅读中使我最为震撼的是先生的胸怀。从写作的心境及时间上看,这些文字大多写于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职务一贬再贬,甚至一月之内连贬几次以及险些丢掉性命的“乌台诗案”之后。先生其时已穷困至极。

穷到什么景况?《梁上君子》篇曰:“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不知耳。”参加有关活动,虽然得到了可怜巴巴的一点钱,也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贼娃子两手空空而去,是其不知道先生穷困的样儿啊。

困到何种程度?《别文甫子辩》篇曰:“仆以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时家在南都,独与儿子迈来,郡中无一人旧认者。时时策杖在江上,望云涛渺然,亦不知有文甫兄弟在江南也。”及至相知,四年中交往“殆百数”,“遂欲买田而老焉,然竟不遂。”又要离友人而去,“而后期未可必。感物凄然,有不胜怀。” 多么无助、无奈、凄凉的心境!

情之千古一脉一理。放在现在的一些人,早躺倒早生病了,甚至郁闷而死也不待说。因为,他们将得失荣辱以及面子之类的东西看得太重要了,所以不堪重负地爬地下了。而先生不同,把一切置之度外,你说贬官就贬官,你说挪窝便挪窝,哪怕眼下的这一顿没米下锅,照样该唱唱,该诗诗,一派的豪放、旷达、潇洒和自得,每每写出一篇又一篇气吞山河、臧否古今人物的雄诗宏文来。比如传诵千古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他贬官在黄州时游赤壁所作。起首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何等的气魄,又需怎样的胸怀!所以,我觉得东坡先生是胸中怀得了天地,肚中吞得下日月的!与现在的一些人相对照,稍稍不合己意,便牢骚满腹,像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亏欠了他,唯他有恩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一样。在东坡先生高大的身影里,他们的灵魂何其卑微!

我们真应该向古人好好地学一些修身养性的东西,真应该用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琼浆玉液好好营养一下自己的心灵,让被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弄得躁动不安的心,稍稍地能够沉静下来一些。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现在所处的时代以及生活,远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

其中当然也包括自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