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百姓理财应看懂
国家经济转型大方向
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新型
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向“以钱炒钱”等
资金游戏开刀
中原粮食主产区“新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新型
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新型

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赵新海

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巩义市提出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着力强化“四大支撑”,加快推进“三个转变”,率先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努力建设郑州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巩义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文物先进县和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文物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县域名列前茅,如何让文物成为提升巩义文化的“软实力”,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值得我们去深思。

巩义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20多处,其中国家级10处、省级21处、郑州市级38处、巩义市级51处,各类馆藏文物26600件。近年来,巩义市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方针,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利用的新路子,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物安全保障能力越来越强。二是文物基础业务工作成效显著。三是文物保护维修力度不断加大。四是文化旅游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尽管巩义市文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基层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视文物保护为包袱,为新型城镇化的障碍、绊脚石,保护的主动性还不够强;一些群众对文物保护常识缺乏了解,在文物保护范围内违章搭盖,随意破坏文保单位周边环境风貌;文物保护资金还比较短缺,尤其是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力度还不够大;文物保护管理、考古发掘、执法督察等专业人才缺乏,文物资源策划展示利用效率不高,保护利用成效与文物资源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新趋势,主要表现在保护空间由单一文物保护拓展到街区乃至城市,保护性质由重要史迹或建筑向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并重的方向发展,保护尺度由古代拓展到近现代等。文物保护工作与中心城区、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的距离越来越近,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日益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地区城市化程度处在30%~40%时,其城市和空间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和迅速变化,城镇化率超过50%时,就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功能同化、泛化趋势加剧,导致了城市特色的消失和历史文脉的断裂,梁思成故居被拆等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目前,巩义市正立足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强力推进全域城镇化,走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2012年底,巩义城镇化率达到48%。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必将对原有城市景观和格局产生冲击,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文脉传承的问题将变得错综复杂和日益严峻。特别是北宋“七帝八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市区、西村镇、芝田镇、回郭镇四个地区1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多、价值高,文物保护任务异常艰巨。因此,这就要求巩义市充分借鉴外地经验,切实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继承与创新关系,严格保护城镇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不断丰富城镇内涵,提升城镇品位,打造具有巩义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

(一)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确保新型城镇化中的文物安全。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文物工作的领导,把文物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巩义市的文物80%以上分布在农村偏远地区,因此在推进“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城镇组团、三个新市镇、三个特大型社区、若干新型农村社区”的五级城镇体系中,要将分布于乡村的文物纳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市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及宋陵大遗址保护规划、丝绸之路巩义石窟申遗规划、巩义市大运河申遗规划等专项规划相结合,严防任意利用处置文物资源的现象。要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做好第一次全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公布一批巩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按照规定完善“四有”工作,做到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护机构,进一步摸清家底、亮明价值、说明范围,在城镇化中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要做好文物钻探工作,注重统筹文物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坚持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两利”方针,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好道路交通等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中的考古调查和钻探发掘工作,促进新型城镇化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

(二)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功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物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文物可以提升城镇历史文化品位,促进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严格落实新型城镇化要兼顾地方文化风貌的要求,对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名录的古遗址、古建筑及民居,不可随意进行改造、拆建和破坏;确需改造的文物建筑要履行审批手续,保护文物的原貌;对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的附属文物及与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的其他人文和自然环境风貌等相关要素也应予以保护。要多方筹资进行修缮,努力把巩义市158处古遗址、413处古建筑、78处古墓葬、19处石窟石刻、344处近现代遗迹,转化成为群众文化活动建设阵地,打造成为城镇社区的标志和象征。要大力推进宋陵大遗址保护、丝绸之路巩义石窟和大运河巩义段申遗工作,通过大项目提升城乡品位、美化生活环境、促进城镇发展。要加强博物馆建设,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成果,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加强文物展示利用工作,使文物旅游要素延伸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是力,文化是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旅游产业不但能更好地发挥就业富民作用,也能加速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文物资源是巩义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的路子,巩义市应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实现“旅游突破”作为重要支撑点。深入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对河洛文化、豫商文化、杜甫文化、宋陵文化等进行发掘、梳理、分类、甄别、演绎等,在研究谋划中找准优势,实现文物资源旅游化。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做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到哪里,文物保护工作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公共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物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不断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不断繁荣发展文物事业,走出一条极具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作者为巩义市文物和旅游局局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