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荥阳的王祥墓
《山南水北》
同 窗
父亲如树
品茶与养壶
母亲与韭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荥阳的王祥墓

连德林

时下,漫步在社区街巷,能看到不少宣扬传统文化的宣传画廊,最醒目的当数“二十四孝”图。民间又有“二十四孝,王祥为首”的说法。

关于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最早出自东晋文学家干宝(河南新蔡人)所编撰的神怪灵异故事《搜神记》一书。说的是王祥七岁丧母,父又再婚,娶妻朱氏,又生一子名叫王览。王祥十六岁时丧父,和继母小弟生活在一起。朱氏心术不正,两个儿子两样对待,把王祥视为眼中钉,恨之入骨,百般刁难。一年数九寒冬,朱氏抱病要喝鲜鱼汤,要王祥下河捉鲤鱼。王祥是个孝子,没有推辞,来到冰河中间,因冰层太厚,敲砸不开,便脱下棉衣,卧在冰上,欲以身体的热量融化坚冰。他的孝心感动了河神,河面厚冰突然裂开,跃出两条鲤鱼。抱鱼回到家中,王祥亲自下厨,熬成鱼汤端给母亲。朱氏仍要刁难王祥,王览把兄卧冰求鲤之事详告母知,朱氏心软了,从此以后对王祥和亲生儿子一样对待。由于王祥奋发读书,刻苦求学,加之奉亲至孝,事迹感人。此事传至朝廷,晋武帝传旨封王祥为除奸安民太尉。王祥去世后,武帝赋赠优厚,称它为世间第一孝子。

王祥去世后的安葬处,除他的家乡山东外,全国各地也有许多王祥墓,在河南境内就有三处。荥阳这处王祥墓在荥阳县志﹑文物志中均有记载。该墓冢呈圆形,高8米,占地1.76亩,位于高村第五村民组耕地区内。在墓地东北不远处,原有一座始建于唐,重修于元的古典建筑群广孝寺,内有王祥卧冰求鲤画像石刻碑一通。据传,此碑高2尺7寸,宽1尺5寸,原立于王祥墓前,建寺时移到这里。

王祥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人们的思想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不论王祥的故里在哪里,卧冰求鲤处发生在哪里,死后埋葬在哪里,这些都不重要,重在宣扬王祥的孝道,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儒家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具有教育意义及促进社会和谐和家庭和睦的积极作用。如今,全民提倡孝道,尊老养老仍是个现实问题,弘扬孝文化,其意义仍至关重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