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荥阳的王祥墓
《山南水北》
同 窗
父亲如树
品茶与养壶
母亲与韭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品茶与养壶

赵克红

朋友送我一把宜兴紫砂壶,这壶大小适中,质地细腻,壶身的图案构思巧妙,几片鲜嫩的竹叶栩栩如生,并附有高人钤记,不论用于赏玩,或者用于冲泡,都是怡养性情的雅事。我如获至宝,爱怜有加。

拿到这把壶后,我先用牙刷将新壶内壁的细砂刷干净,然后,放在没有异味的冷水锅里浸煮,除去土腥味和生涩气。因这把壶扁而胖,我便用它来冲泡绿茶。因为绿茶比较娇嫩,身扁而口大的壶有利于热量散发。因长时间的泡养,壶面幽然发光,使壶看上去有一种温润之感,给人一种古朴而清雅的感觉。朋友们见状,纷纷赞此壶养得不错。而我却认为非人养壶,而是壶养人,人们养壶来陶冶性情,陶冶身心。

真正的养壶不是擦,也不是洗,而是用茶水泡,用茶水的色香味长时间地沁润,久而久之,茶质和壶质便会合而为一,仿佛茶之魂,壶之精,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出你我了。

平素喜茶,而我的饮茶经验是,一把茶壶专门冲泡一种茶,这样壶用久了,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味道,或者说形成了自己的性格,但无论怎样养壶与泡茶,养壶都是很单纯的,绝对不能有丝毫的功利在内。养壶者的最终目的,是借养壶来养自己,即修身养性,洗却身上的浮躁气,世俗气,烟火气。

在人生的驿路上,我们奔波得太累了,陷入红尘也太深了,借一壶茶,洗濯满身的征尘,让一颗世俗的心重新变得柔软起来,变得清闲起来。清明前后,新茶采摘,我品尝绿茶,感受一番田园山坳的气息和大自然慷慨的给予;盛夏来临,蝉鸣不已,溽湿燠燥,我就喝乌龙,将通体汗水逼出,虚火压下;金秋时节,秋高气爽,落木萧萧,我重新品味绿茶追忆一下春的清新,润肺清肝,名目降火;寒冬腊月,北风呼号,我一边读书,一边品茗红茶,一壶在握,暖手暖心,随时添水,反刍读书偶得,感悟生命真谛。

品茶是一种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修身养性,通过一口一口从容品茶,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让眼前出现美丽远景。饮茶是高雅的精神享受,是陶冶情操,表达志向的手段。茶是灵魂之饮。茶可以喝出天光云影,让人心旷神怡,也可以洗去浮华躁烈,心灵阴影,台湾文人殷颖说:“在一杯浓浓的苦茗中,好像蕴藏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喝茶不能性急,不能作牛饮,像没法一下子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一样,需要慢慢地品尝体验。”

茶壶冲泡后,可以用一块柔软的湿布轻轻揩抹壶身,或用沸滚得茶汤浇在壶盖上,时间一长,包浆自然会出来,喝茶完毕后,应该把茶壶里的茶倒出来,不需留过夜,隔夜茶叶容易发酵变馊,异味渗进壶壁中就永远也无法清洗干净了。

养壶还要特别注意的是,茶壶不易接触油污,茶为清淡,油为肥腻,二者水火不容,相互抵触,如果壶内沾染了油污,茶味几无可品之处,费尽心力所养的壶也会前功尽弃。

养壶不刻意为之,不能为养壶而养壶,而应该为喝茶而养壶,这样,不经意间,一杯清茶,一把茶壶,将会把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泡制得有滋有味起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