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韩心泽 这是一座风光秀丽宜游宜居的城市,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这是一座工业经济强势发展的城市,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逐步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这是一座文化旅游方兴未艾的城市,一批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为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速。这就是现代旅游名城登封市,今年以来,该市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紧紧围绕“三大主体”工作总部署,突出抓好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工作,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牢牢抓住项目建设,“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宏伟构想逐步变为清晰的现实。 全域旅游理念建设中原生态标杆城市 初夏时节,巍巍嵩山如同一道翠色屏障将登封市区半环其中,整座山城被蓊郁的绿荫掩映。在少林景区,来自马来西亚的华裔游客林小姐由衷称赞,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清新的空气,使登封成为给她留下最美好印象的中国城市之一。 在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两项桂冠后,近日,嵩山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选为全球低碳生态景区,获此殊荣的景区全国仅4家,在河南唯有嵩山景区一家。 “全球低碳生态景区”这张全球生态名片,再次让世人将目光聚焦到登封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环境上。大气候决定小环境,嵩山景区成为中国低碳旅游的标杆,得益于这些年登封打造河南生态标杆城市的努力和成绩。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在此基础上,近年来登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5A登封”、“全域旅游”等理念和目标,已于去年编制了河南首个生态田园城市规划,今年,是登封打造成“自然之美、城乡和谐、生态宜居、社会公平”的生态田园城市的关键之年。 致力于建设生态环境能够自我修复的美丽登封,实施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参与植树造林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登封持续推进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并采取应林尽林、以林养林两大举措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种植速生丰产树种,河道两侧、村庄周围、房前屋后、山岗薄地、地头崖边,能植尽植,全市累计种植速生用材林18.82万亩。另一方面,把核桃确立为林业的主导产业,全市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6.86万亩;同时,山楂基地、无花果基地、橡子基地等特色经济林基地,玫瑰、迷迭香等花木基地,林下养殖、药用植物种植、蔬菜种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林下种养基地形成了林业三大基地,登封正在积极推进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业、森林生态旅游业等六大产业建设。 贯彻“山城和谐”、“景城一体”等建设理念,登封积极构建山水融合、森林环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园林体系,打造以文化为主导的宜居休闲城市和凸显山城特色的生态田园城市。依山而建、环列市区的迎仙公园、大禹园等特色游园,正成为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相呼应的新景观。市区东南的棋盘山原是垃圾山,如今采用“BT+共同开发”模式也被建设成了一座碧草青青、湖光潋滟的百花园。今年,登封计划投资11.6亿元,启动7条河流、15座湖泊、15座水库、8处湿地等生态水系建设,努力形成“一面环山、三面环水、人水和谐”的城市生态新风貌。 按照登封市委书记郑福林的解释,建设生态田园城市的目标,是让游客走进登封就如同走进森林中。截至201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4.8%,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8天,登封全域已形成嵩山森林观光与休闲养生生态旅游区、大熊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区、香山中原风情生态旅游区三大森林生态旅游区域,灰鹤、懒猴等珍稀动物开始在嵩山的密林间出没。今年上半年,登封又完成了25条城乡公路156.8公里的生态廊道建设,共栽植各类乔灌木168.8万株,为登封新增绿化面积740.03万平方米,“穿过林荫道,迈入森林中”的旅游新体验对中外游客形成了新的吸引力。 头顶天蓝、脚下地绿、身畔水清、耳畔鸟鸣,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为登封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红利,去年全年接待中外游客8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3%;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增长15.1%。今年前5个月,接待中外游客已逾400万人次。 147个重点项目框定产业新结构 炎炎酷暑中,登封市宣化镇云顶山上却东风正劲,凉爽宜人,计划投资4.4亿元的国家能源局首批拟核准风电项目、郑州市第一家风电电场——登电登封嵩山风电场项目正在此加紧施工。项目投入运行后,年可发送上网电量8189万kW·H,项目业主煤电企业登电集团董事长刘迎忠解释说:“尽管设备成本要比煤电高得多,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节能减排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登电集团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嵩山风电场项目的开工,是登封近年来“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的缩影。作为全省知名的煤和铝矾土资源大县(市),登封今年共确定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147个,总投资112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03亿元,这份名单中,高端产业、终端产业、“三力”项目占绝大份额。 落实“六个一定要”方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登封定位装备制造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延伸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落地项目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该市紧紧抓住煤炭资源整合后大量民间资本闲置的机遇,采用“产学研”洽谈会、观摩转型优秀企业等方式,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仅在登封市产业聚集区,就引导本地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58亿元。对工业龙头登电集团,该市提出了工业投资内涵式增长的要求,去年,登电一举引进新能源、新材料项目5家,除嵩山风电场项目外,计划投资2.8万元的发泡陶瓷项目,计划投资12.6亿元的储能系统项目等今年也已开工,为集团转型升级“蓄满”了势能。全市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21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3.8%;今年,力争新材料产业实现年产值70亿元,增长30%;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年产值25亿元,增长20%。今年1-5月份,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已完成销售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25.2%,占登封市产业集聚区全部销售收入的69.1%。 为给重点项目搭建快速开工投产的通道,登封市创新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每周召开推进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实现了项目建设与手续办理同步。登封市产业集聚区自2010年8月首个项目签约落地,已入驻主导产业企业20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去年营业收入增速在郑州市排名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第二。今年,该市纳入考核的省市重点项目28个,其中新建14个,已开工11个,开工率为92%,完成投资11.7亿元,其中,“三力”型项目库纳入项目17个(列入郑州市“三力”型项目库项目3个),投资6.5亿元的河南三木循环农业示范园、河南国华医药物流中心等6个项目已开工。 不仅要加快发展主导产业,更要培育做大主导产业。登封市紧紧围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鼓励主导产业企业采取对外合作、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联合经营,扩大产能,形成规模效应;支持龙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融资创新等途径迅速做大做强,促进内部资源优化组合,实现效益最大化。在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河南天地之中企业集团卖出了第一辆登封产的重工矿卡,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今年开工的总投资20亿元的慧宝源(登封)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将把登封造的抗癌药推向国内外市场,投产后产品总产值可达100亿元。 以国际一流标准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登封,坐拥2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佛道儒三教文化荟萃之地,世界闻名的功夫之都,境内的嵩山风景名胜区头顶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全球低碳生态景区三顶世界级桂冠。面对如此深厚优质的文化资源,登封市不断提高战略站位,以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经过几年来的谋划,登封已确定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依托少林景区,规划建设18平方公里的登封市天地之中文化旅游专业园区,突出佛教文化特色,弘扬少林文化,将其建设成为少林景区的配套功能服务区;依托中岳景区,规划建设5.5平方公里的中岳文化苑,突出道教文化特色,弘扬中岳文化,将其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娱乐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园;依托嵩阳景区,规划建设嵩阳国学院,突出儒家文化特色,弘扬国学文化,将其建设成为国学文化传承示范基地;依托观星台景区,规划建设天地之中遗址公园,突出天文文化特色,弘扬天地之中文化,将其建设成为集遗产展示、大遗产保护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 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定位,坚持“组团式规划、片区式开发”,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的登封新区也在以优势资源禀赋为基础,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全面实施“大企业进驻、大资金投入、大项目落地”发展战略,先后成功落地了中岳文化苑、登封市民生医院、国际抗衰老养生苑、中禾广场、工人文化宫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为登封新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6月25日,总投资70亿元的登封新区中岳文苑项目的签约,标志着登封和中房联合集团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登封新区建设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登封强力推进嵩山广场城市综合体、中天广场、尚城国际周边城市综合体建设工程,积极完成登封大道、少林大道东段改造,努力加快中心城区功能提升。 在一系列重大规划和重大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登封形成了以装备及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制造业、以文化旅游为主的服务业两大主导产业。去年,照见山居和锦鹏生态酒店投入运营,其中锦鹏生态酒店正在申报国家五星级酒店;山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接待游客近35万人次,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增长15.1%。今年,随着总投资55亿元的天中城市综合体、总投资50亿元的登封文化创意园、总投资20亿元的少林建业国际足球学校、总投资10亿元的少林禅果观光园等项目的开工,登封文化旅游的产业结构将更加健全。目前,又有一批“三力”型项目,包括投资165亿元的中国工美集团嵩山文化产业园等2个项目已签约,中原白沙湖文化休闲度假产业区、嵩山国际文化艺术谷等9个项目正在洽谈。登封市委书记郑福林介绍,该市将把文化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规划建设“产城融合、景城一体”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力争今年接待中外游客95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6亿元、总收入70亿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18亿元。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为登封注入了巨量的经济推力,今年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5亿元,同比增长22.7%;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6:48:46,以文化旅游为主的服务业、装备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两个主导产业完成投资39.2亿元,同比增长99%,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34.8%。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