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人人都会成为互信缺失的受害者
制度缺陷
才让“撞伤不如撞死”
让醉汉安全回家
才是目的
随地小便恶习应靠处罚改正
星梦?噩梦!
让“中国式用工”
无处遁逃
从“收费”到“收税”
还有多远
关爱国民党抗战老兵彰显民族良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人人都会成为互信缺失的受害者

男青年池某玩水时溺水失踪,7月1日,记者见到了池某的几名同学,“我们陪着打捞队在湖边守候了一晚上,7月1日凌晨4点40分池某被打捞上来,我们与池某的父亲及其亲属联系,打了56个电话,可对方就是不相信”。(7月2日《武汉晚报》)

对一个社会而言,人啥都不信了,那么,这个社会就算不上是一个正常的社会。肖同学连打56个电话告知噩讯,但仍得不到同学家属的信任。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实在是太低了。

信任是什么?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信任还是一种生命感觉,人与人之间交往所产生的安全感。人们不再有信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恐慌、恐惧,以及由它们带来的不好结果。

在一个缺少信任的互害型社会里,人人都逃脱不了被害的命运,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人们需要信任,这是由人所追求的被认同和尊重的价值理念所决定的。至少在意识层面、认知层面,人需要找到信任,从而得到坦然、安定的感受。

打了56个通报电话,池父仍坚信是骗子在行骗,这其中除了无奈,背后还深藏着更为深刻的东西。毕竟,这些年人们看到,善良、淳朴品质,被诈骗毁了;健康身体,被有毒食品毁了;助人,被无良判决毁了;生命,被冷漠社会毁了。悲剧是什么?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实在不能责怪可怜的池父,从人的心理上讲,人很愿意相信自己所希望的,而不愿看到所不希望的。社会上骗子太多,老百姓无所适从。在一个真假难辨的社会里,池父只是个常人,很容易被云遮雾罩的东西搞懵。

骗子之坏不全在于他骗了哪一个人,骗住哪个人,只是呈现多种因素的个案。骗子之坏在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夺去了人们的信任感,使得社会互信大面积地消失。由于社会信任度下降,造成处于焦虑心态下的人们辨别能力也在下降,使得骗子得逞之事屡屡发生。

在一个充斥着谎言与欺骗的环境里,信与不信,全定夺于自身。爱默生说:“信用是由接受灵魂的肯定所决定,不信是由接受灵魂的否定所决定。”打铁要靠自身硬,防骗也要靠自身硬。人们要学会的是,用常识识别谎言,用理性识别谎言,用判断的锐利识别谎言,用智慧的清醒识别谎言。 今 语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