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穿越时空霸王举鼎
楚河汉界巨棋对弈
昨郑东新区首家
义工服务站成立
77名患者受益
扶轮社慈善救助
经八路街道成立
标准化执法中队
宣传厉行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庄稼苗喝得饱
“小农水”离不了
28年贤妻不离弃
瘫痪丈夫终自理
保险期内未年检 车辆着火不赔偿
河南文化产业大厦封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庄稼苗喝得饱
“小农水”离不了

庄稼苗喝得饱

“小农水”离不了

及时灌溉农田历来都是庄稼人的大事,如今在新郑,这件事已经让庄稼人的神经不那么紧绷,“小农水”项目为他们松了绑、减了负,也成了新郑连年丰收的水利支撑。

新郑梨河镇大高庄村的高昌文对“小农水”赞不绝口,他的脑海中仍有过去“水战”的痛苦。在高昌文的记忆中,为每一亩小麦、每一亩花生浇水都要付出代价:排队、争抢、守水,直到最后一棵苗子喝上水,“水战”才真正偃旗息鼓。高昌文说,终结水战,“小农水”居功至伟。

“小农水”其实就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它直接对准包干到户的责任田,把井台、水源设在了田地旁。自新郑市2010年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后,该市按三年规划在辖区龙王乡、郭店镇、梨河镇等9个乡镇,全力打造了管理维护及时、节水效益显著、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的示范区。截至目前,新建和改造提水泵站10座,新建生产桥35座,埋设低压输水管道38万米,发展低压管灌面积4.2万亩,实现了地埋管道直接连通农田,也破解了制约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小农水”解决了浇地“争水”,还为农民减轻了肩上的负担。城关乡王刘庄村的刘新发种了5亩地,以前浇地,全家老少齐上阵,现在两个人就能把家中的5亩地灌个饱。刘新发说:“用卡一刷,水就出来了。浇完断电,水就停了,不费人工。‘小农水’花钱还少,过去浇地一亩地30多块钱,现在不到10块钱,5亩地浇下来,能省100多块钱。”

劳动强度降低、时间缩短、开支减少是“小农水”力压传统农田灌溉形式的优势。除此之外,“小农水”还将节约用水、高效灌溉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引到了田地旁。新郑市水务部门统计显示,小农水成功改善灌溉面积3.6万亩,实现每年节水115万立方米。持之以恒发展“小农水”,可全面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还将转变“庄稼人漫灌庄稼地”的传统浇地方式,从而锁住宝贵的水资源为庄稼人服务。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刘 东 刘佳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