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省两将出战
游泳世锦赛
歌浴森首发新专辑
透过纪实影像回望1942
东亚四强赛名单公布
中原小花娄佳惠出征
《大明猩》特效获赞
《家事也是事》下周播出
世界大力士争霸赛进入“高潮”
“世界力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透过纪实影像回望1942
——“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国·中原大灾难纪实影像”展开幕

本报记者 秦 华 文 李 焱 图

抱着树啃皮的老人、眼神中充满绝望和惊恐的妇女和孩童、被遗弃在壕沟里的饿殍遗骸……这些真实的照片,比冯小刚的《1942》更震撼人心。昨日上午,“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国·中原大灾难纪实影像”展览开幕式暨新书发布会展览在河南博物院举行。

本次展览展示了美国摄影师哈里森·福尔曼记录的1942年前后中原饥荒纪实摄影作品68幅。展览将持续至8月11日结束。开幕式上,福尔曼拍摄的127幅关于1942年中原大灾难的原版制作收藏片也正式无偿捐赠给河南博物院。

再现真实灾难

去年冯小刚执导、刘震云编剧的电影《1942》为观众呈现了1942年前后我省遭遇的一场大灾难,使许多观众开始了解这段历史。影片中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白修德拍摄了灾区难民的画面,而实际上,这个角色是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与白修德的“合体”——因为,白修德是文字记者,而福尔曼是摄影记者,当时的照片全出自福尔曼之手。

“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国·中原大灾难纪实影像”展览由河南博物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主办,大乾艺术机构策划、全视影像支持,是福尔曼拍摄的中原灾难纪实影像首次大规模专题展出,展览分“环境篇”、“交通篇”、“人物篇”、“食物篇”四部分,全景式展现了1942年前后中原大地上人们的真实遭遇。

瘦骨嶙峋的饥民、疮痍斑斑的遗迹……当历史透过这些照片展现给观众,带来的情感震撼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这些照片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和处理,全都保持了最原生态的状态,正因为真实,所以艺术冲击力非常强。”大乾艺术机构运营总监陈东告诉记者,福尔曼的镜头毫无掩饰,毫无顾忌,没有艺术夸张,通过他的镜头,人们可以跨越半个多世纪感知真实的历史。

无偿捐赠飨观众

目光回溯到1942年,福尔曼和白修德来到河南灾区,目睹了难民的惨状,并拍摄了灾区难民的画面,之后这批照片被捐赠给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70年后,经大乾艺术机构进行沟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图书馆将这些图片中的127幅原版制作收藏片无偿捐赠给河南博物院,并授权举办了此次展览,出版图集。

“福尔曼是在国际上都很有地位的摄影师,然而他在国内却鲜有人关注,许多人甚至是摄影圈的人都以为1942年那些图片是白修德拍的。”全视影像运营总监罗勇告诉记者,福尔曼是在中国被湮没的一个摄影师,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记录,值得人们铭记,从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一个忠实于历史和内心良知的福尔曼 。

展览直击心灵

“这些照片让人忍不住落泪。”观众张女士刚刚做了母亲,看到“人物篇”中展出了许多以儿童为表现主题的作品,她泪流满面,接受记者采访时只能说出这短短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观展感受。

1931年出生的靳好升已经是82岁高龄了,“这些图片把我拉回到那段痛苦的回忆中,能活下来很不容易。”靳好升提到那段历史感慨万千,他将照片与自己的记忆一段段连接起来,再将记忆中最深刻的内容告诉记者,好多次,他都眼含热泪哽咽得说不下去。

“这些照片带给我的震撼比电影还要强,特别是饥民们充满绝望的眼神,让人不忍直视。”“90后”小李说,饥饿离他们这一代人很遥远,通过这次展览,他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祖辈经历过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大灾难,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