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努力抢占现代制造业制高点
新郑依托网格化
管理平台开展征兵宣传
实干苦干
带动梨河腾飞
创新思路
破解土地问题
新郑国家智慧城市
创建进入实施阶段
集中整治盐业市场
常回家看看
你能做到吗?
迎峰度夏“收官之作”完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常回家看看
你能做到吗?

常回家看看

你能做到吗?

文 郁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当年,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传唱不衰,表达了多少父母的精神渴求,也蕴含着现代社会对传统美德的呼唤。

如今,“常回家看看”不再单纯的只是一首歌。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新法要求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此人性化条款引发网友广泛热议,有网友拍双手称赞,认为“常回家看看”入法是件好事,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但也有人担忧无法执行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日益忙碌的脚步将子女探望老人的时间与欲望,压缩得日渐逼仄,以至于“常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奢望。同时,一些子女对父母的关爱缺失的现象目前也确实存在。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常回家看看”,你能做到吗?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国家行列,空巢老人日渐增多。近年来,空巢老人的悲剧事件频频刺痛社会。有资料显示,30%的独居老人患有心理疾患和抑郁症。这就需要社会和子女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抚慰,此次将“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入法,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组成细胞,家庭的幸福与否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民法通则》、《婚姻法》都有规定子女要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笔者认为,赡养的义务要求子女不仅要从物质上让老人满足,还要从精神上对老人尽到一定的义务。除了逢年过节时对老人的探望,在周末、小长假期间也要尽可能地多看望陪伴父母,如相隔距离太遥远,经常通过电话问候父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相信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得到真正落实,让常关心、常问候、“常回家看看”真正成为尊老爱老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要求,我们的社会也会因此更和谐安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