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高 凯 通讯员 刘佳美 沈 磊 文/图 “曾经多少次梦里收获西瓜,而今终于梦成现实……”7月10日,望着又一批无籽西瓜被装上货车拉走,“西瓜种植户”师新磊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其实,种西瓜的师新磊并非普通的西瓜种植户,他是新郑市八千乡八千村的大学生村官,今年29岁,担任村官四年了。此次,师新磊成功利用大棚种植无籽西瓜并非一时激情,而是凭着志气和干劲,历经困难、煎熬之后,才成就了自己的“西瓜事业”。 八千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群众收入尚可,但仍有潜力可挖。师新磊来到该村后,在村中协助村领导处理杂事和日常性文字,时间长了,随着对该村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有更深了解之后,他觉得如果搞起来多元化种植,群众的收入还有上升的空间。此后,通过咨询专家和实地调查土质后,师新磊决定拉起大棚种植无籽西瓜的项目。 师新磊满腔志气和激情地甩开膀子,但八千村的父老乡亲们却并不信任他。毕竟村里的群众种植大棚蔬菜已有很多年,加上收入稳定,所以没有人愿意破坏现有状态。 师新磊是嫩了点,但志气很高。见乡亲们信不过自己,就邀请其他一些大学生村官加入。年轻的小伙子们各个充满激情,听了师新磊的想法后,小伙子们纷纷响应,并拿出平时积攒的工资加入了师新磊的“实验田”。创业开始后,由于大伙儿平时要负责村里的工作,所以只能牺牲休息时间来管理大棚西瓜,但几个人乐此不疲,他们轮班每天五六点起床照料瓜棚,下午下班后再去管理一趟,一天至少要有一个人在瓜棚里呆够4个小时。 参与“西瓜事业”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王鹏说,由于是身体力行,所以每一个环节都记得很清楚。今年3月,他们先给大棚换上了新的塑料膜;4月开始定植,并完成移栽;清明后,只要是晴天每天早上7点都要打开大棚的门通风透气,下午4点以后再关好大棚的门,保持大棚内的温度;5月初,长得好好的西瓜感染了病菌,大家急得上蹿下跳,最后是查阅资料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才解决问题……大棚里总算结出来西瓜,大家松了口气。 西瓜熟了。师新磊算了一笔账:棚子里的西瓜产量高的有8000多斤,低的有5000多斤,收回前期投入不成问题。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