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送米送油
如何加强
基层党的建设
以主体诚信
促进社会诚信
让“政策”
打败“对策”
群众路线教育要谨记“三个不要”
密切联系群众需修炼四种心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政策”
打败“对策”

让“政策”

打败“对策”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顺利开局。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专门会议,对照检查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和制度。会议强调,“特别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打擦边球。这一警示,振聋发聩,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这次活动的“总政策”,要不打折扣地贯彻这一“总政策”,防止各种花样的“对策”出来干扰,以实现中央的高要求,回应群众的高期待,就必须着重抓好三点:

一是从严不搞“变通”。 从严,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参加教育实践活动,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要求,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具体来说,对按规定必须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人员要严格把关,谁也不能借口特殊情况而不参加,不能随意请假,更不能无故缺席;对教育实践活动时间要严格控制,不能偷工减料,挪作他用;对教育实践活动规定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执行,按部就班,不能随意合并,简化“变通”;对教育实践活动的个人学习体会、总结材料要严格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绝不能搞敷衍了事、大而化之的“空对空”。

二是务实不玩“虚活”。 务实,就是教育实践活动要始终突出一个实字,坚决反对虚假作风,要警惕一些人嘴上喊着反“四风”,实际上却在变着法搞“四风”,用对策来化解政策,销蚀这次活动的成效。首先,在学习教育上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不搞哗众取宠的花架子,不搞“轰轰烈烈走过场,认认真真走形式”的表面文章;在查摆问题上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贯彻整风精神, 敢于刺刀见红,触及灵魂,防止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搞“你好我好他也好”那一套;在整改落实上要建立改进作风的切实管用的长效机制,不能热闹一阵风,雨过地皮湿,说起来自己激动,写出来让人感动,干起来没有行动。作风建设一定要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坚持常态化、规范化,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督促检查,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怪圈。

三是监督不留空白。1945年7月4日,毛泽东与黄炎培谈话时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番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仍给我们以深刻启发和指导意义,包括对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道理很简单,既然是群众路线教育,那就要以群众的满意程度来检查活动效果,作风好不好,群众说了算;那就应该让整个活动保持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的全程监督,让掌握“上有政策”的群众和媒体参与抵制“下有对策”的花样,这样,就能有效地抵制某些人在教育活动中的惰性与随意性,以好的作风来落实好的政策,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变成具体行动、实际效果和人民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号召:发扬“钉钉子”精神。“钉钉子”就贵在入木三分,毫不动摇,实实在在,持之以恒,以这种精神来指导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一定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取得圆满成果。 陈鲁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