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真心真情接访群众
李春风:
慈善之爱 是一种习惯
古槐树400岁
我市确定今年纠风工作十项重点
今年全省扶持6万
残疾人就业创业
“金秋助学”
开始申报
室内环境抽检
超标率94.79%
管城区多举措
整治交通环境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春风:
慈善之爱 是一种习惯

李春风:

慈善之爱 是一种习惯

本报记者 王红 文 丁友明 图

开栏语

道德是一种光辉,足以穿越千古。

今年以来,从“全城吃面”,到市民争买瓜农烂瓜……郑州在公民道德建设进程中星光点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折射文明的演进。

即日起,本报开设“身边好人”系列专栏,挖掘绿城平凡温暖的道德榜样,寻找最美劳动者,记录下那些平凡的闪光点,记录下那些令人感动的场景,共建和谐温暖美好的家园。

“身边好人”系列专栏开启后,市委宣传部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身边好人”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如果你身边有感动你的人或事,即可拨打电话67180769、67185119推荐。

她,看上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只是一位寻常农妇;可30年光阴,从她的手中,却给急需帮助的困难家庭送出了10万件衣物;如今,年过半百的她依然坚持做“小事”,坚持用细水长流的“爱”温暖乡邻。

李春风,家住荥阳市贾峪镇石硼村南街村民组,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农家妇女。

33年前,李春风嫁到了石硼村。寒冬腊月,新婚刚3天的她,无意中看到邻居智障的金大娘穿着单鞋单裤,年幼的一双儿女冻得瑟瑟发抖。

看到这一幕,李春风的眼泪当即就下来了,她冲进新房,拿出娘家陪嫁的新棉裤,和丈夫一块送了过去。从此,老金大娘一家人的冷暖,就搁在了李春风心里,三天两头,衣服白面,这些,使他们生活有了着落。

此后,为了能给村里特困户多点帮助,李春风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到处搜集衣服,谁家有不穿的衣服,她就马上去拿回来浆洗、分类、修改,再分发给急需的贫困弱势乡亲。

“一开始就是亲戚朋友、娘家婆家,到处搜罗。后来需要救助的人太多,我就干脆进城收。”李春风说,进城收衣服,都是她自己踩着三轮车,顶一块“帮助残疾人收旧衣服”的牌子走街串巷。第一次从郑州往老家送衣服时,李春风可着劲儿往车上装,装了足足200多斤重,30多公里的路,走走歇歇,用了将近6个小时。

渐渐的,李春风爱帮别人出了名。在石硼村,不仅是残疾、智障人,就连困难户,还有附近的民工,缺衣少穿都爱找她。30多年来,经她的手送出的衣物有10万多件。可靠丈夫跑运输、家境还算富裕的她,在亲戚朋友中成了专收旧衣服的“穷人”。

“收衣服不是个长久之计。”李春风说,这让她开始了另一种“模式”。2010年6月初,在二七区民政局和亚星社区的帮助下,李春风出资5000多元,建起80多平方米的石硼革命老区爱心110超市,供十里八乡的残障人家庭和困难户来这里各取所需。

如今,里面不仅有大量的衣物,还有面粉、大米、电视、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品。李春风说,这不仅供村里26户残障人家庭领取,其他需要的家庭和邻近村的困难户、附近的民工也能来各取所需。

而李春风这几十年里,除了照顾自己的家庭外,一直都是在忙活这些残障人家庭的吃喝拉撒,为了洗衣消毒,这些年李春风不知用了多少洗衣粉和盐,“没法统计了,反正光洗衣机就用坏了3台”。

从给残疾人、智障人送衣服开始,走上慈善之路,30年来,李春风的爱,也已经成了习惯。她说,走到哪儿都想着该做点啥好事,心里才踏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