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慈善之光照耀中原大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慈善之光照耀中原大地
四年慈善步履正在铿锵前行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2

慈善之光照耀中原大地

四年慈善步履正在铿锵前行

本报记者 李 娜

活跃的慈善志愿者队伍

爱心无止境 慈善不止步

5万名市民组成的“慈善力量”

慈善总会是载体、是途径,打造、打磨了慈善品牌。

慈善队伍是主体,是形象,塑造、打响了慈善力量。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9日,300名慈善志愿者穿着统一的服装,顶着炎炎烈日,走上街头,给环卫工人送杯子、毛巾等防暑用品,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了夏日里最美丽的风景线。

而这样的风景,在郑州,每周都可以看到。

在慈善宣传的推广中,在慈善项目的带动下,在慈善理念的传播中,一批有爱心的市民主动加入了“郑州慈善志愿者”的队伍中来,“我们已经建立医疗、环保、助残、助学、助老、抗癌等服务队20余支,注册志愿者2万多人,流动志愿者3万余人,每周都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四进服务活动。”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州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万民介绍说。

慈善队伍发展壮大的同时,总会也着力抓好制度建设,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管好用好资金、物资,确保慈善款物公开透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

与此同时,一个以爱心为结点的“慈善网络”也在绿城郑州无声而迅速地蔓延着:全市12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了慈善总会,郑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及航空港区也有专门人员负责慈善工作,基本实现了慈善机构全覆盖,郑州慈善总会联合郑州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郑州市公安局、郑州市卫生局七家单位成立郑州慈善总会市直机关分会。部分县(市)、区还在乡镇和街道设立了慈善分会或慈善工作站、在社区设立了工作点,慈善触角正在向基层延伸。

善行绿城大病救助活动

监事会检查慈善项目

社会各界广泛捐赠

慈善项目带动慈善事业阔步前行

见微而知著,盘点四年来郑州慈善总会工作,有着多元的价值“坐标系”。然而“慈善项目”这个“坐标”独树一帜,在我市慈善事业发展史上助慈善工作迈了一大步。

用慈善项目带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是郑州慈善总会四年来不断扩大慈善救助范围、提升慈善理念传播、加大慈善救助力度的一个创新。

2010年12月1日,恰值隆冬,一股暖流自嵩山饭店新闻发布厅传递出来,让困难群众顿时有了希望——郑州慈善总会从募集善款中拿出1000万元与14家单位签订了20个慈善项目。项目涉及安老、抚孤、助学、助残、助困、助医、精神扶贫等多个方面,使慈善救助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从那时开始,开展慈善项目,救助更多的人,就成了郑州慈善总会几年来工作的一个重点:2011年,拿出1000万元,实施20个慈善项目;2012年,用善款1500万元,实施26个慈善项目;2013年,再次拿出 2500万元,实施40个慈善项目。

看似一个个并不宏伟的慈善项目,却扩大了慈善救助的范围,争创了全国很多的第一:与市第一按摩医院合作的“第二起跑线”慈善项目,首次将救助目光投向脑瘫的贫困家庭;与市第八人民医院合作的“慈善惠民病房”项目,首次将援助之手伸向了患有精神病的困难人群;与啟福置业合作的“啟福烛光爱心基金”项目,首次将生活困难的人民教师纳入救助范围。

看似一个个小小的慈善项目,却在郑州慈善总会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成就了一个个的品牌项目:“心理援助”慈善项目,走进各个中小学,致力于让教师、家长、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压力,缓解心理难题;“银龄行动”慈善项目,惠及全市老年人,让他们有更舒适、更快乐的老年生活;“善行绿城之大病救助”慈善项目,挽救了数百个因病致困的家庭……

“四年来,不算2013年,我们实施了46个慈善项目,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近30万人次。”慈善总会会长武国瑞总结说,慈善项目面对的是不同的人群,一方面扩大了慈善救助面,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困难群体给予他们最直接有效的帮助。

回眸四年来我市慈善项目开展工作,我们倍感欣慰;品尝慈善项目的成果,我们感到安心;展望慈善工作的美好未来,我们深感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慈善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慈善理念不断提升,企业家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慈善工作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总会的慈善工作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开展慈善文化宣传,不断营造慈善氛围;加大善款募集力度,增强救助实力;扩大服务领域,培育慈善品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完善制度建设,彰显慈善宗旨,推动全市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谈起未来,郑州慈善总会会长武国瑞踌躇满志。

让更多人熟知慈善理念,从事慈善行为,将是今后的一个工作重点,不断激发公民的慈善意识,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改革和创新永远是让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必走之路,今后,慈善总会还将不断探索善款的募集方式和增值渠道,创新救助的形式和内容,积极探索和总结“人人可慈善”的经验,使慈善更加贴近社会大众,探索由目前以“输血型”项目为主向兼顾“造血型”项目的转变、由单纯的生活救助向兼顾生产救助的转变,提高慈善救助的社会效益。

爱心永无止境,慈善尚在前行。

所幸,我们已经在路上。

我们一直在路上。

让慈善在阳光下透明运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的发展,一向是在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下而行之的。

将慈善募捐和慈善救助放在阳光下运行,让捐赠者放心,让市民监督,让善款“善”来“善”去——透明慈善,不仅仅是口号,还是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慈善事业运转机制,更考量着慈善工作者的“良心”。

2011年4月,一个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捐赠者、受助代表、纪检、监察、审计、媒体等部门工作人员为主的“郑州慈善总会监事会”正式成立,这不仅仅代表着我市的慈善工作有了第三方的监督,也在全国慈善工作中开创了先河。

监事会成立了,监督工作就义不容辞:2011年7月,在20个慈善项目进展半年的时候,郑州慈善总会组织监事会一一回访这些项目,项目有没有如期进行、账目做得够不够细致、善款是不是用到了实处、受助群众资料是否齐全……监事会成员秉承职责,认真审查,细到救助单的日期不详、受助人身份证复印件是否缺失、账本够不够明晰等各个微小细节。

随后,郑州慈善总会召集各个项目实施单位进行研究,对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对好的做法进行宣传普及。

2012年3月,20个慈善项目开展一年,郑州慈善总会监事会再次一一回访慈善项目。这次的要求更为严格:受助群众资料要一人一本,然后再具体归档;救助凭证,一定要贴上原发票;项目费用,一定要落到实处;物资救助,有支出就要有回执,资助方、受助方的证明一个也不能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监事会的认真审查,涉及慈善项目的方方面面,让慈善项目的实施情况如此暴露在“第三方”的审视之下,只是为了让善款有善终,让捐赠人有善报。

收到监事会的回执之后,郑州慈善总会立即作出回应:开慈善项目课堂,让开展较好的单位对其他单位进行培训;开展筛选,没有必要的项目直接取缔,需要开设的项目经研究后可以重新开设;立下规章,项目款项不能在哪方面支出要严格执行;项目账单如何设立要规范管理……

除此之外,郑州慈善总会还完善了网站,把每一笔善款的收入和支出都详细地罗列下来,接受市民随时的监督。

阳光下的慈善,才是真正让人民放心的慈善。

“郑州慈善” 叫响全国

大德无声,丰碑无言。

回放四年来郑州慈善工作获得的各种奖项,无疑奠定着“郑州慈善”正在阔步前行这一坚不可摧的论断。

每年的春季,都有一场慈善工作的盛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这便是中国慈善领域最权威、最具影响力、参与度最高的“中华慈善奖”的颁奖,每每这时,全国各地“以慈为准、以善为行”的组织和个人将在这里接受对他们充满爱心行为的嘉奖。就在这个舞台上,郑州慈善总会年年绽放耀眼的光芒,“郑州慈善”在全国叫响——从2009年起到2012年,从郑州慈善总会走出的11个单位或组织或个人或项目走上了这个权威而又崇高的领奖台—— “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荥阳市“创建全民慈善城市”、荥阳市“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孤儿帮扶计划、“呵护心灵·一路同行”贫困精神病人慈善救助项目、“爱在慈善城·情暖夕阳红”——荥阳市困难老人帮扶项目、登封市贫困孤儿和留守儿童文武帮扶项目荣获“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河南康利达集团董事长薛景霞、荥阳贾峪镇石硼村好人李春凤、郑州市第一按摩医院第二起跑线医疗志愿服务团队荣获“最具影响力的慈善行为楷模”。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啟福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荣获“最具爱心企业”。

在慈善界,一个被称为“爱心GDP”的城市慈善指数广为人知,它是对城市慈善事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监测与科学评价而得到的数值结论。这个数值的高低,是对一个城市慈善事业综合评价的最好诠释。郑州市的城市慈善综合指数成绩位居全国第八位,其中,慈善项目单项指数位居全国第三,政府支持单项指数位居全国第五。

对困难群体进行关爱,用慈善项目拉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建立慈善监事会,让慈善工作在阳光下透明开展,壮大慈善志愿者队伍,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为慈善总会赢得了众多的美誉:“5·12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体三等功;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最高荣誉——七星级慈善城市、 2012年度“中国慈善政府推动奖”——这是嘉奖,更是肯定。

5亿善款惠及百万市民

一人向隅,举桌不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秉承着“安老、抚孤、助残、济困、助学、助医”的慈善理念,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筑和谐郑州”的光荣使命,郑州慈善总会无论是在“临危受命”之时,还是在“坚守岗位”之时,都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们不能也不该忘记,慈善在最需要的时候彰显着力量——今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消息传到郑州的那一秒钟,郑州慈善总会就马上成立了应急小组,第一时间公布专用账号和救助热线并捐赠200万元,这是当时雅安接收到的全国第一笔来自慈善机构的捐款。回望四年,2009年,总会为四川省江油市受灾地区送去了价值5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举办“2009河南省首届紫砂艺术节参展紫砂作品拍卖会”,拍卖所得15万元善款捐赠四川灾区;同年9月,为台湾灾区捐赠300万元人民币。2010年,为玉树灾区募集善款2367.7万元,为舟曲泥石流灾区募集善款141.2万元,这些款项全部划拨灾区民政部门账户,支援灾后重建。每一次国殇,郑州慈善总会都迅速行动起来,将凝结中原人民的爱心和祝福及时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们不能更不该忘记,慈善在每个寻常日子传递着温暖——每个春节,郑州慈善总会都会开展“冬季助困”活动,为生活贫困的人们送去冬日的温暖;每个夏季,开展“阳光助学”活动,让上不起大学的莘莘学子顺利走入高等学校的殿堂;每个教师节,为从事阳光下最崇高职业的贫困教师送去温暖;每一周,“慈善周周行”都会深入基层,走到困难群众身边,问冷暖、送爱心;每一个“郑州慈善日”,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企业都将在这一天自发奉献爱心,绿城俨然“慈善之城”……自2009年至2012年,仅冬季“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及日常救助活动共支出善款63321748.3元,救助困难群众近40万人次。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牵手工程”项目是用于对我市贫困大学生和孤儿的救助,自项目开展以来,共救助贫困大学生2937人,孤儿200人,救助金额达960万元。2009年至2012“郑州慈善日”活动现场共募集善款27605万元,且每年募集的善款逐年攀升。慈善工作如春风般,在每个寻常的日子里徐徐吹拂,吹暖着困难群众的心田。

最为枯燥的数字却是最具说服的“论据”: 自2009年8月至2013年5月,郑州慈善总会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共555281042.99元;在安老、抚孤、助残、济困、助学、助医等方面总支出510687463.63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体,惠及困难群众百万余人次,为百万群众“雪中送炭”,将爱心播撒在绿城郑州的每一个角落。

四年来,我市的慈善义举,日渐升温;慈善理念,日趋浓郁;社会爱心,日益升华。

嵩山脚下,黄河之畔,中华文化自这里产生;殷商古城,黄帝故里,慈善之光照耀中原大地。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千百年来,郑州儿女秉承“德为先,重教化”,将“安老、抚孤、助残、济困、助学、助医”的慈善理念广泛延伸。

2009年,郑州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四年来,慈善总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弘扬慈善文化,推广慈善理念,拓宽募捐渠道,完善救助项目,创建义工队伍,努力把文明和谐的慈善光芒洒遍中原大地。

四年之后,在这夏花繁盛、生机盎然的夏天里,在慈善总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一次理事会上,回顾并展望,让我们将目光再一次聚焦在慈善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上,这些传承文化而又不断创新的善举之上。

ZHENGZHOU DAILY

专 版

编辑 王京华 校对 宋院红

电话 67655632 E-mail:zzrb5271@vip.163.com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2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