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活”土地 家园更美好
故里经纬
烈日下坚守岗位的养路工
上级关注
郑州新郑教育园区上半年完成投资逾76亿
tm37178
czhb
czhb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活”土地 家园更美好
——合肥市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报记者 陈 杨

编者按

近日,新郑市党政考察团赴安徽省合肥市和重庆市,就合肥高新区土地整治工作和重庆市城乡一体化、“八大投”等进行了学习考察。

此次学习考察,充分显示了新郑市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决心和魄力,是该市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达成共识,坚定地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富民兴市宽广路子的一次全新探索。

为深入报道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便于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学习先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机制,为该市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奠定扎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本报从本期开始,推出系列报道。

驱车行驶在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没有见到一个农村村庄、城中村,所见的,都是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其快速推进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禁让人慨叹。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如何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也是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的一个课题。

所谓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土地综合整治,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做强做大区域经济,提供了重要平台。研究“城乡一体化”,离不开“土地整治”四字。

近年来,合肥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引导、聚合各类涉农资金,推动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促进耕地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同时,积极破解新农村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发展等用地难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整村推进

拉开土地整治序幕

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合肥在加快发展中也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88亩,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而合肥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2亩,发展的资源约束特别是土地资源约束十分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破解土地瓶颈?

2008年合肥首创并成功实践了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模式。

2008年1月,合肥以整村推进的形式组织和实施了4个土地及宅基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试点项目将209个自然村庄归并为9处新村庄,建成农民新居924幢52.8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2.23万平方米。修筑田间道、生产道、沟渠660公里,绿化植树23万株。

试点项目获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合肥整合了所有支农项目和资金,以村为单位,通过实施村庄合并、土地流转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多措并举

土地整治再掀高潮

政策保障。合肥出台了《土地及宅基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意见》、《投资土地开发垦荒整治项目管理办法》、《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实施意见》等,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切实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资金整合。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合肥将市、县两级26项支农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集聚作用,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市级各类涉农资金配套跟进,重点支持项目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拓宽项目投资渠道,加大对项目配套资金的投入。

形式多样。在土地流转方面,合肥鼓励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可以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变貌。同时,合肥也鼓励对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地和林地进行流转。

项目带动。“推进土地整治,要谋划好重大项目,以此为抓手推进这项工作。”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认为这是土地整治工作的核心。 据悉,合肥于去年底启动申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分期分批扩展到合肥1.1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一期工程将根据情况按照三年或者五年规划来做。

统一管理。合肥依据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庄布点规划、村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在项目实施上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提供宅基地和新建住房、统一推进土地及宅基地整治复垦、统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统一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成效显著

城乡一体和谐发展

2012年年底,“合肥速度”跑赢全球城市——人均GDP增速全球第一,让世界投来惊异的目光。过去5年,合肥全市的生产总值达到4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会城市。2012年,央视发布“中国最幸福城市”榜单,合肥名列第三,而在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幸福城市排名榜上,合肥成全国最幸福城市。

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让土地向大户集中,农民向二、三产业集中,建设新型社区,建设产业园区,合肥的变化日新月异: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农民的收入大大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提速和规模效益增大,激活农村“一池春水”;不仅新增耕地,而且大大提高了耕地质量,减少了村庄占地面积;加速项目建设,招引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扩大产业集聚规模,“转”出了一片新天地;城乡一体,和谐发展,描绘出景美人安的合肥“新画卷”!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