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卖瓜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卖瓜记
凌晨5点,两口子开始忙活起来。
临出发前,老仓打电话一再交代家里的孩子,照料好地里的西瓜。
▲看着西瓜一个个被买走,老仓两口心里像西瓜一样甜。
▶瓜一下子卖出去了不少,数着手里的一把钱,老仓笑得满脸皱纹。
瓜车开进了市区,老仓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小四轮漏油了,老仓心里开始打鼓。
还有大半车的瓜没卖出去,老伴无心吃饭,老仓干脆以瓜充饥。
一车车的瓜就是一家人的希望。

今年,中牟全县西瓜生产总面积12.7万亩,总产量约35万吨。其中,大中棚面积4.2万亩,总产量11.2万吨;小拱棚和天地膜6万亩,总产量17.3万吨;露地2.5万亩,总产量6.5万吨。目前,大中拱棚、小拱棚、天地膜已销售结束,露地西瓜销售已达80%。炎炎夏日,瓜农们能够如愿以偿得到预期的收获吗?日前,记者跟随中牟县官渡镇的瓜农仓新峰经历了一次卖瓜的过程,真切感受了他们的喜悦和辛劳。

农历六月,刚刚进入三伏天,凌晨四点半,官渡古镇的天已经蒙蒙亮了。薄薄的雾霭中,50岁的瓜农老仓两口早就来到了自家十几亩瓜地里开始卸瓜,满怀喜悦收获他们全家的希望,今天,他们决定去50公里外的郑州卖瓜,城里的瓜价要比当地批发价每斤高出两三毛钱。

老仓是个老实人,少言寡语,好事孬事不笑不说话,老伴是个快人快语的当家人,边装车边和记者攀谈。他们家今年种了13亩露地西瓜,每亩地里少的产2000斤,多的可以达到6000斤,从育秧、覆膜、授粉、上肥再到成熟,一家人,一季三个月下来,净赚一万元左右。除此之外,还种植了少量的玉米和大蒜作为贴补。

老仓说,瓜农基本也是靠天吃饭,西瓜秧开花、授粉只有3天时间,而且是在早上6点到10点之间,需要人工一棵棵一朵朵去“对花”,遇到刮风下雨就抓瞎了。每棵瓜秧上只能长一个西瓜,到了核桃大小的时候,要三天一理,防止长歪,如果长歪,这个瓜就没有瓜味,废掉了。瓜熟了,最操心的是天不好,天凉没人要,贱卖了。瓜多了,也担心,还是贱卖。

早上7点,4000斤大西瓜装满了小四轮,在乡间地头、小路上颠簸着,老仓两口子的心里开始上上下下了,进城能不能每斤多卖两三毛钱。

上午11点,小四轮穿过都市的车河,来到了陇海东路的翠园小区,这里有管城区设立的西瓜安置点,在社区的组织下,居民们一下子就把瓜车围了起来,7毛一斤,不出半小时就卖出了近1000斤,这可让老仓两口子高兴得合不拢嘴,也忘记了小四轮油箱漏油的烦恼。

中午,两个人轮流出去吃了饭,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下一波的惊喜。午后,大院的人们渐渐散去,老仓的心里又开始七上八下了,出了小区大门转了一圈后,诡异地对老伴说,外面卖瓜的围着门口一大堆,咱们能进小区里面卖,真是不赖了。

午后直到傍晚,零零星星只卖出了几十斤瓜,老仓两口子开始泄气了。老伴的埋怨让老仓围着瓜车直搓手,自己打开一个瓜吃了起来,说晚上省一顿饭钱。夜色渐渐沉了下来,望着车里的2000多斤大西瓜,两人愁眉不展。这时候,孩子从家里打电话问,俩人开始小声商量是不是把瓜再拉回去,家里一兜子的事情要办,实在耽误不起。

第二天一早,老仓打来电话给记者说,不用急着操心帮他找买家了。因为家里实在走不开,当天深夜,俩人已经跟附近的饭店商量好,四五毛钱一斤贱卖,已经回到家了。

后记 : 记者跟随瓜农仓新峰夫妇经历了卖瓜的苦与甜,采访中,深深感受到了他们诉说的我们不曾了解的辛苦;更看到了像他们一样,顶着烈日穿行于都市街道中,一出门至少三五天的瓜农们;在镜头里,看到了他们的喜乐和担忧,记录了辛劳和汗水。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每个人都应由此升起浓浓的怜惜之情、慈爱之心,一起关注瓜农生活的真实世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