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偶尔远行》
太阳子女
莲花之美
人情债
七月槐花
静静开
《红楼梦》的生命美学
qhq3347
lh367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楼梦》的生命美学

墨 白

在中国,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是一门“显学”。

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红学的研究成果。我想,如果有人立志建一个专门收藏刊登《红楼梦》研究文章的报刊与著作的博物馆,应该不会困难。起码,现在摆放在我案头的这部《谁为情种——〈红楼梦〉精神生态论》(王庆杰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1月版),是有资格入馆的。一个能写出《红楼梦》研究专著的学者,应该被称为红学家,而且让人顿生敬意。

我不止一次产生过想到庆杰先生的课堂上,去目睹他讲授《红楼梦》时的神采,这种想法是我和他在日常生活里的交往中产生的。我们每次谈起那个又奇又俗的贾宝玉时,他不讲他的“叛逆”;在谈起那个敏感而善良的林黛玉时,他也不说她的“凄美”;在说起那个生性尖酸刻薄的王熙凤时,他也不说她的“狠毒”,他总是避开那些被人谈过无数次的话题和观点,而是从生命的偶然与必然、生命的荒诞与现实入手;从对生命的认识与意识入手;从生命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入手;从诗词、音乐、美酒、鲜花与沉沦、堕落、荒淫、颓废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入手,引申出一些新颖独到的见解来。这样,在这本关于《红楼梦》的论著里,庆杰先生既避开了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这些被视为正宗的红学研究模式,也避开了以胡适和俞平伯们为代表的“新红学派”们的观点,他倒有点像“旧红学派”里的王国维。王国维先生不是评点派,也不是索隐派或者题咏派,他是一位最早从哲学与美学的观点,来批评《红楼梦》艺术价值的红学家。

而庆杰的这部论著,是从生命美学入手来研究的:“从生命的视角看经典”、“把人生当成书来读”、“阅读最重要的是阅历。阅历就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叠加,阅历也是生命充分体验的结晶”、“读书是向心灵、向灵魂一步步地靠近”,等等,庆杰先生这些研究《红楼梦》的观点,确实是他阅读心得的结晶。庆杰先生注重的是精神,是建立在生命哲学基础上,对人类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善、美,生命中的丑陋与邪恶等等现象的审视与关照。这种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之上的“审视与关照”的“生命美学”,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宽阔更宏大勘破生命之美的背景与视野”,是为了“重新激起我们对生活及生命的热爱,对我们自身的热爱与尊重,也就是说生命美学向我们敞开的是生命里充满阳光的一面,即使审丑也是为了更好地呈现美,就如黑暗的后面就是光明”。可以说,庆杰这部“生命美学”论著的根须,是深深地、准确地扎进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核心里去了。

整部《红楼梦》,都被鲜活而痛苦的生命所统领。这“痛苦人生”的生命美学,就是庆杰先生读《红楼梦》读出来的观点:“美的生活观都是绝望的。”同时,也是庆杰先生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绝望的背后是人生的定论”;“《红楼梦》提示了这种定论下面人生的苍白底色、苍凉情调。”对于一本研究著作,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有了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这部论著就立住了。然后,又把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表述得明白透彻,那么,就不愧疚于自己与读者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