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吉祥物与歌谣
最美的玫瑰花
连 载
《如果一切重来》
逛庙会
亦俗亦雅
道西瓜
lh3683
lh368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创办新东方刻不容缓,这是我自己的主意。当时觉得收入增长很快,培训班发展得也很迅速,因此打算把出国的计划先往后推迟一下。当时并没有取消要出国的念头,只是打算推迟一段时间再说,这是我1993年的想法。

再有我觉得要推迟的原因,就是一定要为自己工作了,和东方大学合作,干得再大也是别人的。被人无形中分走这么一大块蛋糕,总觉得太不合算了。就这样,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始做独立出来的准备工作了。中关村二小的校长跟我的关系不错,就见了几次面。大概校长觉得我这个人挺好,就租给了我一间小教室。我就在中关村二小这儿弄了一个报名点,就这样我的新东方开始正式走上前台了。当时中关村二小的一个老会计刚好退休了,而且还帮忙联系租教室,这个老会计人很好,他退休以后就来新东方做会计了。

我对东方大学的感情很深厚,因此对东方大学也很难割舍。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我舍不得“东方”这两个字,但是我不能叫东方学校,否则的话太冒犯东方大学了。但是我觉得一定要把“东方”两个字放进去,才能起到培训办学延续的效果。想了很多名字,比如:神话东方,这个东方,那个东方的,但是总觉得不对头,少了一点内涵,也体现不出和“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这种延承关系。就在这个时候,我的一个北大朋友,当时在北京大学一个高科技公司工作,这个公司简称北高。这个朋友也从北大辞职了,自己办了个公司,叫新北高。我一看,这个“新”字加得巧妙,有继承、有发展、有新意,我也加一个“新”字不就两全其美了嘛。所以就这样叫成了新东方,1993年11月,新东方学校正式成立了。

我要出去独自办学,而且我预先跟东方大学的老教授们打好了招呼,告诉他们我的培训学校叫新东方。他们虽然觉得我离开东方大学很遗憾,也很可惜,但是也知道留不住我了,对新东方这个名字他们也很支持。

我离开之后,他们的这一部分收入就断了,因为我肯定不会再给他们支付管理费了。然而不久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社会上的几个办培训机构的人,听说“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的俞敏洪离开了,独自去办了一个新东方。当天就有人找东方大学学校的领导洽谈,想把“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转给他们经营,每年上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东方大学的几个老领导当时就同意要把这个培训项目转让出去,但是还没来得及签合同。

我知道这件事以后,第二天就跑去找这几位老领导。我说,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是我创建出来的,原来东方大学并没有外语培训部的。我这几年为你们做了很多贡献,我刚离开,你们就把我辛苦立起来的这个牌子卖给别人,这对我是不公平的。当然我也不能阻拦他们,我提了建议,对方给你们多少钱,我加倍,这个牌子三年之内不准转给任何人。东方大学说对方给我们三万块钱一年,我就承诺每年给六万,买断“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三年的使用权。我的想法是三年以后谁都不会知道“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在哪儿了,因为三年以后“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肯定消失得没有一点痕迹了。

万事和为贵,几年的社会历练还是磨炼了我的性格,与东方大学的这次洽谈,也为新东方的顺利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虽然经济上付出了一些,但是我与东方大学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一个人的心中,如果装不下一个“和”字,他的生活就会如同在刀锋上行走一样。“和”不仅是一种雅量和胸怀,更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与人和气,别人才能与己和气,天下一团和气的时候,什么事情办不成呢?若是放任当时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转手事宜,或是和东方大学辩个谁是谁非,哪有接下来的快速发展呢?

即使买断了三年的使用权,我还是不用东方大学的牌子做招生宣传,把这个牌子往抽屉里一锁,谁都不去动,三年以后自然就无人问津了,这一点我是想得很清楚的。这不是聪明,做生意的人都会这么想。否则的话,这个牌子被别人拿到,在社会上打招生广告,至少可以混淆人们的视听一到两年,那个时候确实有很多人就是冲着这个牌子报名的。等到报名结束,交了学费,一上课发现不是俞敏洪的课也就晚了,而且也会牵连我这一块的招生,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我创办新东方,一切从零做起,包括扩大生源。好在我当时已经有些群众基础了,在校学生也有两千多个,我就告诉他们,“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从今天开始改成“新东方学校”,大家口耳相传,渐渐就都知道了。

我把这个牌子买断以后,我又继续用了半年的时间,打“新东方学校”招生广告的时候,后面备注括号“原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这么一来,报名的学生就知道新东方学校也就是原来的东方大学外语培训部,也知道这是俞敏洪的课。等到时机成熟,我就把括号里的备注内容也取消了,直接就叫新东方,这个时候新东方的名气已经名满京城了,不再需要借助东方大学的招牌了。

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

刚开始创业时,招生面临很多困难。当时我就想必须让学生们知道“东方大学的外语培训部”是我办的,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有新东方现在的声誉,怎么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我,认可我的培训班呢?如果学生们能来听我的课,我是十分有把握让他们认为我是不错的,而且会喜欢上我的讲课。怎么让人知道呢?想来想去,我就开始四处贴广告,但是这些广告的效果不大好。

我基本上是上午和晚上出去贴广告,下午都在中关村小学传达室门外的小桌子边守着,跟学生们说得口干舌燥,有时候需要从早晨讲解到晚上,效果却十分差。看到一天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却异常少,我心里有一点儿觉得委屈,但是那个时候我确实没有退路了。

我那个时候的想法是:第一,我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自谋生路。第二,我肯定不会再为别的学校教书了,因为无论在哪个学校教书,都要受他们管理,还是一样的不自由。第三,我要为自己教书,自己管理自己,这样我就得有自己的学生。

所以我就会琢磨,有时候心里就很委屈,还会回想起在北大的日子,有的时候也有点后悔的感觉。也许大家就奇怪了,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后悔的呢?

我一说大家就明白了,如果我没辞职,还是在北大教书,那么在北大该多舒服呀。有上级组织,有领导,有自己的办公桌,还有一个八平方米的宿舍,尽管小点,但是跟老婆住在一起,这八平方米的房子也感觉挺温馨的。吃完晚饭在未名湖边散散步,约几个老同学在楼房下面打打羽毛球,跑跑步,晚上看看小说,偶尔还能聚在一起喝点酒。课基本上是不用备的,因为上过一学期之后,第二学期教的都是一样的内容,连着这么几年下来,已经驾轻就熟了。

10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