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首都机场爆炸案嫌犯
北京摔死女童案凶手
西湖三潭印月遭游船撞击
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对经济工作意见建议
下半年经济工作定调 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瑞士两火车迎头相撞35人伤
中国气象局拉响顶级高温警报
韩国一施工路面突坍塌
金正恩赴陵园
凭吊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闯市区拉电闸炸毁监狱墙
巴塔劫狱放走253名囚犯
巴基斯坦选出新总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罕见高温三大成因
中国气象局拉响顶级高温警报
预计未来十天 南方继续“熬煎”

关注高温天气

中国气象局30日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也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

连日来,全国多地遭受高温“炙烤”,中央气象台已连续4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未来10天,江南、江淮以及重庆等地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并加强,部分地区高温日数可达5~8天;其中,8月1日至5日,江南东部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的日最高气温超过39℃的高温天气。而华北地区高温不显著,北方的降雨可能会比较多。

7月以来,各地高温持续,旱情升级。浙江出现60年来最严重高温天气,57个县市区已属气象干旱。贵州干旱致1200余万人受灾,其中200万人饮水困难。湖北受旱农田增至430万亩。

中国气象局要求,各下属单位及受高温影响地区气象部门要根据实际研判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级别,及时公布高温实况,准确发布高温预警。

背景链接

Ⅱ级应急响应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当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且预计未来3天预警区的大部地区仍将连续达到高温黄色预警以上标准,可启动Ⅱ级应急响应。Ⅱ级应急响应也是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

根据国办印发的《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当启动应急响应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种类及其影响程度,采取应急响应措施和行动。新闻媒体按要求随时播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应急处置相关措施。

街头高温

烤熟肉片

7月30日12时54分,记者在上海街头做高温实验,往平底锅中放置了一片生培根,并将平底锅放置在徐家汇商圈的马路上。生培根片煎至八分熟一共用时约80分钟,整个过程中地面一直高于60℃。 新华社发

专家解读

出梅早 气压强 台风少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分析了连日来各地罕见高温的三大成因。

首先,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副热带高压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大气湿度大,天气潮湿闷热。

其次,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往年七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还处在梅雨季节,而今年由于出梅早,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导致气温持续攀升。

造成高温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天气也呈现出热一阵、台风来后又降温的天气形势。

温馨提醒

防中暑七招须谨记

7月以来,我国多地出现35℃以上持续高温天气,多地拉响了高温红色或橙色警报。专家提醒,夏季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特别是老年人,以免造成中暑。

第一招:躲避烈日

热射病主要是因为被太阳直射时间过长所引发,所以夏季出行应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 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第二招:防晒保护

出门时,应打遮阳伞, 戴遮阳帽、太阳镜, 涂抹防晒霜, 准备充足的饮料等。值得提醒的是, 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 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第三招:补充水分

夏季外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第四招:睡眠充足

夏季日长夜短, 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 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 既利于工作和学习, 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第五招:补充营养

夏季面对高温,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高温的夏季,不少男性在饮食中喜欢喝一些啤酒降温,事实上,夏天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较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引发的血液快速循环,会使人体温增加,产生口渴、出汗等现象。因此,想通过大量喝啤酒来解暑的做法根本不靠谱。

第六招:备防暑药

夏季出行,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第七招:检查身体

夏季是疾病的高发期,有心血管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在夏季应及时检查身体。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温水浴,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